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2020-10-23 09:10蒋成会张荣臣
重庆社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党的建设贡献

蒋成会 张荣臣

编者按: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创立、完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为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刊采访了相关学者,并约请他们为之撰文,本期刊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恩格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探索及当代审视》,以飨读者。

摘 要:作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恩格斯一向认为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但这丝毫不贬低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创立、完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着恩格斯的思想贡献。他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也起了重大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马克思与世长辞后,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他义不容辞地担负了这一任务,坚决做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坚定捍卫者,不但坚持斗争,还善于斗争,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关键词:恩格斯;党的建设;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18AKS00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2019BS007)。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6-0005-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06.001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团结战斗在一起,从来没有分离过,他们的生平和事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恩格斯一向认为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但这丝毫不贬低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人类伟大里程碑上刻写着两个人的名字。“恩格斯的名字和生平,是每个工人都应该知道的”[1]89,列宁给予了恩格斯如此高的评价。可以说,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创立、完善中有着巨大的贡献,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着恩格斯的思想贡献。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自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恩格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总结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贡献,对当下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對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发扬斗争精神也具有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亲密的战友,是合作伙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未见面之前,他们都已经坚信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最终转变,都以革命家的姿态出现在无产阶级的政治舞台上,奠定了他们创造性合作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革命斗争的牢固基础。1844年,作为纺织厂工厂主的儿子,年仅24岁的恩格斯敏锐地察觉出自己所处的时代存在着非人的剥削,8月在离开曼彻斯特回国途经法国巴黎时,在一家咖啡馆里会见了年仅26岁的马克思。这是恩格斯与马克思的第二次见面。自从命运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之后,两位革命导师结下了最伟大的友谊,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他们都不谋而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了一生。在而后长达30 多年时间里,他们合著了许多战斗性的理论文章,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政党理论,指导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847年他们建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等等。在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伟大的理论形成过程中,恩格斯的独到贡献是什么呢?

第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得力助手。首先,恩格斯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顾问和参谋。两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马克思曾称恩格斯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眼光敏锐,能很快地发现问题,马克思写得飞快,机灵得出奇。马克思常常对恩格斯的发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称自己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的,恩格斯说马克思迟早会发现他所提出的一切。除了各自撰写了一些著作,他们合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在各自的著作写作与出版过程中,他们有一个好的习惯,那就是首先要求对方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论,在他们所有的著作中,没有一篇文章不是经过彼此阅读并提出意见后才拿去付印的。因此不管是他们各自的著作,还是合著的著作,体现的思想同属于两个人。尤其是在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期间,恩格斯还做了马克思的翻译,经常赶时间把马克思的作品翻译成英文。恩格斯不仅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还写了大量的文章,用精确和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解释这部著作中包含的伟大科学发现。其次,马克思一生穷困潦倒,恩格斯给予其大量的物质支持。在经济上,恩格斯无数次支援马克思,比如在第一国际前期,作为职业革命家的马克思,没有固定收入,无法承担家庭生活费用。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和得力助手,恩格斯到曼彻斯特,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从事商业活动上,承担了马克思日常生活开支。没有恩格斯的资助,马克思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多伟大的著作,也不可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二,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恩格斯和马克思对建立一个工人阶级政党进行了集中阐述,为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同当时已经存在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政党划清了界限,当然也同资产阶级政党划清了界限,这是他们科学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结合他们自己的理论成果形成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恩格斯和马克思已经认识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工人阶级的重要性,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私有制,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无产阶级政党,当然是特指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共产党不是一般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共产党人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为共产主义彻底斗争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他政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因此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恩格斯和马克思还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原则,阐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民族问题,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和最终奋斗目标,解释了无产阶级政党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等,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

第三,恩格斯写的《信条》《原理》,奠定了《共产党宣言》的基础。恩格斯和马克思相遇后,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愈来愈多地直接参加革命的工人运动。“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就是他们于1846年在布鲁塞尔一起建立的,他们期望各种社会主义力量在共产主义目标下团结起来。之后,他们按照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则改组同盟为条件加入同盟,在实践中改组正义者同盟,使同盟成为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组织。1847年6月2日,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和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同盟不仅要有作为组织准则的章程,还要有行动指南的纲领。为此,恩格斯在一大开会前,就写出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以下简称《信条》)。《信条》作为同盟纲领的第一个稿本,第一次以唯物史观论述了共产主义。《信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指出它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从《信条》的整个内容看,它包括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理论成果,但在论述共产主义时,考虑到同盟的整个思想状况,恩格斯作了妥协,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1847年10月,同盟中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代表企图将他们的修正稿提交大會讨论,受区部委员会的委托,恩格斯写成了同盟纲领的第二个稿本《共产主义原理》,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原则。虽然仍采取了教义问答这种形式,但为大会制定一个正确的纲领迈出了重要一步,甚至可以说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初蓝本。1847年11月29日,同盟第二次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原因是他们的观点在大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对同盟的政治倾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848年2月,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恩格斯始终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做教条来对待,始终强调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观点表现在他给《共产党宣言》各种文本所写的七篇序言中,尤其在后几篇序言中,恩格斯阐述了《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理论等内容。

第四,“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89。一般认为,马克思是从哲学走向共产主义,而恩格斯更多地是从实践走向共产主义,更倾向于通过实际的工作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1842年秋,恩格斯去英国曼彻斯特,到他父亲入股的贸易公司办事处工作。恩格斯在这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住了两年,亲自接触了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在英国,他还亲眼目睹了宪章运动。在1842年12月29日写的《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一文中,恩格斯十分清楚地分析了各个政党的阶级利益。12月30日,恩格斯在《国内危机》一文中更具体地分析说:“在英国,至少在正在争统治权的政党中间,在辉格党和托利党中间,是从来没有过原则斗争的;它们中间只有物质利益的冲突。”[2]547因此,未来英国社会的发展,是要看无产者阶级的走向。在1843年的《伦敦来信》中,他进一步评述了英国宪章派和社会主义者的活动,阐明了社会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同年,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法德两国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组织和政党形成发展,并在这种比较中进一步阐述了各自的特点。1844年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的结尾,恩格斯指明了英国社会主义政党忽视理论的缺点,指出英国工人政党必须接受理论并把它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恩格斯积极参加欧洲革命,1849年5月至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从第一国际到巴黎公社,恩格斯都是积极参与的。恩格斯还根据时代的发展,现实的实践写出了诸多著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恩格斯后来写的《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德农民问题》,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介绍给各国工人阶级,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必须用说服、示范和提供帮助的办法逐渐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强调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直到晚年,还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尤其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探索,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坚定捍卫者

恩格斯不但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在实践中用行动来捍卫理论,这突出表现为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噩耗。“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3]457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当天给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对马克思的评价与怀念。恩格斯不但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并义不容辞地担负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做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坚定捍卫者,不但坚持斗争,还善于斗争,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方面更是有了创新和突破,实现了与时俱进,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

19世纪8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群众性的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马克思主义得到普遍传播,要求国际团结,共同反对资本奴役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机会主义派别也利用工人要求加强国际团结的愿望,采用一些对工人极具诱惑力的措施达到他们的目的,如他们召开一系列会议,妄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在这种形势下,年近70岁的恩格斯毫不迟疑地放下其他工作投入到战斗当中。他要求各国工人运动领袖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国际组织。在恩格斯的帮助和领导下,1889年7月,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为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第二国际前期,从1889年的巴黎代表大会起,中间经过1891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93年苏黎世代表大会,到1896年的伦敦代表大会,这些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无政府主义,但是忽视了同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因此,右倾机会主义日益滋长起来。同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捍卫马克思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工会运动和议会活动。党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合法地位教育和组织群众,积累革命力量,准备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是,无政府主义者在“左”的词句掩盖下,否认组织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反对参加议会和争取社会改良的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应争取直接行动,进行国际总罢工,就能消灭资本主义和任何国家。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青年派”、法国的工团主义、荷兰的纽文胡斯等。在第二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在决议中指出:制定劳工立法与开展经济斗争,是工人阶级解放的“先决条件”,是启发劳动者阶级觉悟的手段。但是,“必须加强决不与其他政党妥协的社会主义政党”,必须开展资本统治的政治斗争。“只有作为一个阶级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在国际上共同努力,只有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决议给了无政府主义以有力打击。恩格斯对于第二国际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一贯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他指出,如果把这种思想搬到现实中去,就会对政党造成极大的损害,一个政党在所有敌视它的人们完全合情合理的哈哈大笑中毁灭掉,即使是一个甚至最强大的、拥有数百万成员的党。

在同無政府主义斗争的同时,恩格斯以更大的精力同当时的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党内福尔马尔等人。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德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1891年宣布废除实行12年之久的“非常法”。统治阶级实行了社会改良的政策,并且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这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改变。但右倾机会主义者认为,德国政府废除“非常法”,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真正友好的表现,主张用友好的手欢迎资产阶级的善意。他们相信资产阶级政府能够按照全体人民的利益办事,于是他们就公开要求德国社会民主党要不含糊地反对暴力革命,必须放弃对政府的不妥协的政策。并认为工人阶级通过议会就可以达到一切目的。这种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危害极大,不仅不能够支持,还要加以批判,但实际上党内一些领导人却支持了这种观点,纵容了这种观点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给予应有的批判,致使其造成不良的影响。倍倍尔成了他们的保护人,李卜克内西也大谈无条件地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相信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真正友好,相信资产阶级政府能够按照全体人民的利益办事,把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当作无政府主义者加以斥责。面对这种情况,在1890年3月9日的一封信中,恩格斯批评李卜克内西说,“你那样愤慨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和任何情况下的暴力,我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根据你的理论,我和马克思也成了无政府主义者了”,“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打算像善良的战栗教徒那样,如果有人要打我们的右脸,我们就把左脸也转过去让他们打。无疑,这一次你做得有点过头了。”[4]363针对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在第二国际中泛滥的情况,恩格斯冲破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阻挠,与之做了坚决的彻底的斗争,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发表了马克思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写了《〈法兰西内战〉导言》《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集中地论述了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给右倾机会主义以沉重打击。

恩格斯晚年所处的时代,阶级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社会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情况。总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各国工人运动有了新的高涨,这种高涨是与整个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是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显露,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难题,新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遇到发展的瓶颈,它们之间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的征兆已经出现。恩格斯注意到了时代特征和革命斗争条件的变化,十分注重对斗争策略的探索。这一探索体现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其核心思想在于,在资本主义经济还有相当扩展能力时,无产阶级不能指望以简单的突然袭击的暴力革命方式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应该掌握普选权,进行议会斗争,积蓄革命力量,等待最后的决战。恩格斯总结了德国党利用议会斗争的经验,指出了无产阶级合法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统治者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所以,我们说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的新设想,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应再采取像1848年那样的街垒战和起义,而是要看到形势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变化,不是指他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总策略。无产阶级应当用较少牺牲取得政权,造成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压倒性胜利,因此要争取农民多数和军队多数的支持,不要轻率地、不适时地举行起义,否则会给革命带来损害。要抵制反动统治阶级的任何挑战,在发动群众、壮大力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平条件和合法手段。

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无产阶级斗争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机会主义在工人政党内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挑战,无产阶级的斗争条件同以往相比,也确实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工人政党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斗争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恩格斯晚年看到了这种情况,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第一,坚决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机会主义倾向。早在19世纪70年代,右倾机会主义观点一度盛行,要把德国工人党变成“一切富有真正仁爱精神的人的全面的党”,这是赫希柏格、伯恩施坦、施拉姆组成的“苏黎世三人团”宣传观点,这种错误的观点给德国党的发展造成了损害。如果按照这种主张建设党,党就会丧失战斗力,就不可能在革命中发挥作用,德国社会民主党就会变质。面对这一情况,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地开展斗争,强调了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性,他们发表了给德国党领导人的公开信,批驳了这种错误的观点,阐释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恩格斯说:“任何民主的政党,无论在英国或在其他任何国家,除非具有明显的工人阶级的性质,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抛弃这种性质,就只有宗派和欺骗。”[5]306面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机会主义倾向,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去制止,对于搞机会主义的这些人,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制止机会主义的扩散,消除其影响,应该让他们退党,至少要辞掉他们的职务,否则对整个党的发展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倡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一些庸俗不堪的习气进入党内,败坏党的风气,影响党的性质。恩格斯同马克思不断探索,采取有效的措施,恰当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如针对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期间,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工人阶级的人涌入党内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对非工人阶级成分的人入党提出了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这些人必须带来真正的教育者。”“第二,如果其他阶级中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6]684-685这为保持党的性质、纯洁党的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严格划清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7]10,恩格斯在实践中始终这样强调。因此,一个政党的成分决定不了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性质的是世界观,这是恩格斯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无产阶级政党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的政党,能为无产阶级服务,具有彻底的革命性,这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因素来判断一个政党。这“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8]406。欧美各国普遍建立的无产阶级独立政党打着革新科学的旗号,宣传杜林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这是以杜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为此,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一书,有效回应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的情况。恩格斯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包医百病的万灵药方的错误倾向,第一次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他指出:“可惜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原理,而且还并不总是掌握得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在这方面,我是可以责备许多最新的 ‘马克思主义者的,这的确也引起过惊人的混乱。”[4]463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客观过程的一部分、一个环节、一个因素的反映,包括主要的原理,都只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际运动在理论上的反映,“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9]586,是“活的行动理论,即同工人阶级在其每个可能的发展阶段一道工作的理论”[10]93-94。它的已有的结论只是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1]406。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变化的,这是因为实际运动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各国党必须“实事求是地考虑运动的实际出发点”[9]586,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不能剪裁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去适应理论原则,决不可以照搬现成的结论,如果照抄照搬,只能导致运动的失败,给革命带来危害。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才能从错综复杂的事实中去把握运动的规律性,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

第三,重视党的纲领的制定。制定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12]257,对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具备积极的纲领,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否则根本找不到斗争的方向和正确路径;只有具备积极的纲领,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的性质。如果党的纲领“还没有制定出来或者还处于萌芽状态,新的党也将处于萌芽状态;它可以作为地方性的党存在,但还不能作为全国性的党存在;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党,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党”[12]257。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纲领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因而非常重视党的纲领的制定,并要求将其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来。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6]325-326。恩格斯还强调:“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1]139

第四,更为广泛地接触群众。在党的活动方式上,恩格斯认为在已经变化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不应贸然枪响剑鸣,应当全力开展宣传和争取群众的工作,使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对于议会斗争,恩格斯认为这是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的武器。议会给党提供了一个讲坛,通过这个讲坛,党可以广泛接触群众、深入群众,可以宣传自己,让更多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1894年,恩格斯写了《法德农民问题》一书,在这部名著中,恩格斯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通过经济的道路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政党一定要把农民争取到自己一边来,因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还系统地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把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具体化。这一政策就是由国家帮助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党的责任是使他们在经济发展中,懂得旧的生产方式必然灭亡,而必须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至于如何过渡,要看工人阶级取得政权时的情况。

三、学习恩格斯,不断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斗争性、科学性。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恩格斯始终坚持斗争。尤其是恩格斯晚年这种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斗争精神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必须把这种斗争精神发扬好。

(一)学习恩格斯,做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者

恩格斯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他出生于德国普鲁土邦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9月辍学经商,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对谢林的反动的神秘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之后,经常深入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了解工人生活情況,思想发生转变,写成了《英国状况:十八世纪》。遇到马克思之后,更是作为自觉的共产主义者进行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活动,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尤其是在晚年不但肩负着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还肩负着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的任务。应该指出的是,恩格斯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后来接触到了现实的工人运动,由对无产者的同情到思考,再到指出他们解放的道路,其一生都在为此奋斗。共产党人要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也是我们毕生的追求。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的成功,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彻底革命精神的体现。理想和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进行访问时,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八个字,回应了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我们要在党性修养和实践要求等方面努力,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做一名彻底的共产主义者。

(二)学习恩格斯,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它没有任何别的私利,其建立、发展和壮大,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都是要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接受检验,获得丰富和发展。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在创建共产主义同盟时期、在帮助英法德工人阶级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种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作了激烈的斗争。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为了正确地领导工人运动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1864年成立开始到1868年日内瓦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就与蒲鲁东主义者的改良主义,同时与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多次激烈斗争。而恩格斯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一贯有的风格和品质。不仅如此,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坚持同无政府主义、右倾机会主义作了坚决的斗争。与此同时,恩格斯还积极主张党的自我斗争。恩格斯的斗争实践向我们表明,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就不讳言斗争,是具有斗争基因的英勇战士、始终为革命斗争而努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和精神,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指导着全人类的解放斗争。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苏共的垮台说到底是缺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斗争精神,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畏首畏尾不敢斗争,不善于斗争,在改革实践中没有原则没有动力。反观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3]28。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实践原则。2018年6月22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分析告诉我们,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我们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带来了挑战。共产党人需要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需要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

(三)学习恩格斯,更加自觉地坚持理论创新

恩格斯在他的光辉的一生中,始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来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脱离开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创新和发展。在无产阶级政党“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恩格斯积极投入革命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始终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做教条来对待。在实践中,面对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他给予最激烈的批评。他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要求把正确的原理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将二者脱离甚至对立。“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能保持这么巨大的影响力,除了他们本身的思想魅力和革命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固化起来。”[14]恩格斯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只是为我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点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了。但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实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来学习、运用、丰富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15]只有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其新鲜血液,时刻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6]“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7]434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有效解决现实中的难题,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实现在理论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18],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4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5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63、463.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06.

[6]  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4-685、325-32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86.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3-94.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139.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7.

[13]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8.

猜你喜欢
恩格斯党的建设贡献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捐书之争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幽默“三十六计”(中)
贡献大小不决定于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