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活血通脉汤防治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24 00:52任定宝王恩斌杨仕成段登海苏明华杨仕德申云杰张娅姣聂薪洁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保山678000河北省医科大学石家庄050000
北方药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通脉二聚体活血

任定宝王恩斌杨仕成段登海苏明华杨仕德申云杰张娅姣聂薪洁(.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 保山 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保山 678000;河北省医科大学 石家庄 050000)

下肢静脉血栓(股肿病)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危害可使患肢肿胀、疼痛,影响活动,于DVT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轻者表现为胸闷、憋气、咳嗽、咯血;严重时可致命,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目前抗凝治疗是公认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标准治疗,利伐沙班片为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并发症少、使用方便的特点。近年来我科运用中医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自拟活血通脉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比了自拟活血通脉汤和利伐沙班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防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血脉瘀阻型股肿病。

1.2 纳入标准:将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经入院评估及筛查为具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肿病)的高危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纳入治疗范围:包括①检查存在D-二聚体明显增高,形成血栓风险较大的患者;②下肢血管彩超发现动脉斑块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前期征象患者;③四肢创伤较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患者。完全纳入使用自拟活血通脉汤防治血栓的治疗范畴。

1.3 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疾病;②血管损伤;③合并动脉闭塞性疾病或肿瘤;④入组前应用过其他影响疼痛或肢体肿胀的药物;同时剔除观察期间进行其他医疗研究、不配合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经入院评估及筛查为具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肿病)的高危患者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60例;男性90例,女性70例;创伤患者110例,关节置换患者5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活血通脉汤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80例采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利伐沙班片(拜瑞妥,德国拜耳公司)10 mg/d口服,持续14 d。

2.2 治疗组:予我科处方自拟活血通脉汤口服(处方组成:莪术10 g、皂角刺30 g、土鳖虫10 g、烫水蛭10 g、丹参30 g、牡丹皮15 g、地黄 30 g、天花粉 20 g、荆芥 10 g、三七 10 g、炒栀子 10 g、紫草 15 g、防风15 g、炒王不留行20 g。将上述药物混合冷水煎沸30 min后取汁),150 mL/次,3 次/d,饭后温服,持续治疗 14 d。

2.3 观察指标:治疗组及对照组入院筛查后、治疗1周及2周后均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检查、D-二聚体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过程中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发现血栓比较[n(%)]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2 对照组与治疗组D-二聚体及APPT值检查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D-二聚体及APPT值检查比较(±s)

表2 两组D-二聚体及APPT值检查比较(±s)

组别 时间 D-二聚体 A P P T(s)对照组治疗组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0.7 6±0.3 2 0.5 6±0.3 4 0.4 2±0.1 8 0.7 2±0.4 4 0.6 3±0.2 6 0.5 2±0.2 2 3 3.4±8.2 3 5.8±6.2 3 7.1±5.3 3 3.6±8.5 3 6.2±5.7 3 6.8±5.8

两组D-二聚体及APPT值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毒副作用:治疗组有3例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无皮下瘀血患者;对照组有2例出现下肢皮下瘀血自行消退未做特殊治疗,未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

4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情险恶,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深静脉血栓多发于下肢,发生位置多位于肌间静脉和胫静脉,创伤、手术、高龄、长期吸烟、静脉血栓既往史等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及肺栓塞的高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现已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如何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摆在国内外从事静脉血栓防治的医务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骨伤科的中医工作者来说,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努力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本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中医学“瘀血”“流注”“股肿”等范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我科将中医诊断为股肿病,辨证为血脉瘀阻证,选择中药汤剂治疗,自拟活血通脉汤发挥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处方由莪术10 g、皂角刺 30 g、土鳖虫 10 g、烫水蛭 10 g、丹参 30 g、牡丹皮15 g、地黄 30 g、天花粉 20 g、荆芥 10 g、三七 10 g、炒栀子 10 g、紫草15 g、防风15 g、炒王不留行20 g组成。方中以莪术、皂角刺、土鳖虫、水蛭为君药,破血行气、消肿止痛;牡丹皮、丹参、三七为臣药,活血化瘀止痛;地黄、天花粉、荆芥,栀子、紫草活血生精,促进血液循环除湿消肿止痛;王不留行促进利尿,加速消肿。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莪术、皂角刺、土鳖虫、水蛭、丹皮、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内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镇痛作用,从而达到防治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

西医目前防治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案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遏制急性血栓的形成,改善急性期症状,降低血栓扩展和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度;另一方面是防止静脉血栓的复发。利伐沙班片(拜瑞妥)可直接对凝血因子Xa产生抑制作用,选择性较高,并且可对凝血酶的产生发挥抑制作用,同时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影响[2,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5.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自拟活血通脉与利伐沙班片(拜瑞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性。两组在入院时与治疗后1周、2周的D-二聚体及AP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短期应用时,利伐沙班片(拜瑞妥)和自拟活血通脉汤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均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值,有效遏制血栓形成,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

经临床运用发现,利伐沙班片(拜瑞妥)与自拟活血通脉汤预防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无明显差异性,自拟活血通脉汤在预防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可以达到利伐沙班片(拜瑞妥)的治疗效果,且对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安全性较高,自拟活血通脉汤口服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

猜你喜欢
通脉二聚体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通脉养心丸对ApoE-/-小鼠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