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价值的生命体验

2020-10-27 10:16张翔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母爱初中语文生命

张翔

寻找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教学隐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本身是一个比较浪漫的表述,这符合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如果透过这一浪漫的表述,从认知的视角来看,生命体验是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新的认知,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表现。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生命体验则是学生在与文本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寻找有价值的生命体验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视作是一项基本工作。由于当前语文学科的教学,有着落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寻找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在这样的教学语境之下,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为例,谈谈对这一话题的粗浅认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生命体验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朱德元帅的《回忆我的母亲》是母爱题材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感恩教育的优秀作品。母爱一直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话题,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母爱的文本解读,也一直是个重头戏。从一般意义的角度来看,引导学生感恩母亲、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崇高情感,让学生们自发地将学业梦、立业梦与中国梦相结合,自愿地将感恩与回报的情感变成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行动,从而实现更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同时,母爱话题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而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母爱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内涵之一。

凡事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性,正因为母爱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话题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的现象,即使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不少初中学生对母爱这个话题也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走老的套路,那关于这一话题的教学,就未必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因此可以认为,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生命体验,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

朱德元帅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儿子在母亲去世之后的所思所想。坦率地讲,在这篇课文中,朱德既是作者又是母亲的儿子,他的笔触在今天的初中学生视野里,显得非常的朴实无华,而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之后,他们对文章可能无法产生直接的深刻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直接去阅读课文,那学生思维加工的深度将会极其有限。反之如果能够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去解读这篇课文,则有可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二、在文本细节解读中寻找生命体验

生命体验不是一个空洞的过程,初中学生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想寻得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关键在于用“母亲”这个话题,打通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通道。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向学生介绍课文大意。对于这篇课文,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回忆我的母亲》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讴歌母亲崇高的品德。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主要得力于作者质朴中见深刻,平实中寓深情的高超语言艺术的运用。笔者在向学生介绍的时候,特地强调这篇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一位伟人作为一个儿子回忆母亲时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介绍,是想让学生对课文中朴实的文字有一个心理预期,同时也是想让学生在这些朴实的文字解读中,初步发现生命体验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一读时的感受。任何课文一读时的感受都非常重要,无论与课文主旨是否相合,都能够成为后续课文解读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初中学生在一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认识是比较丰富的。有的学生无法想象一个生了十三个儿女,只保留了八个的母亲,是如何做到带孩子与忙家务之间两者兼顾的;也有学生围绕“母亲是个好劳动”去寻找相关的描写——其实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关注的话题,而当学生的目光锁定这个主题时,就意味着生命体验的过程已经敞开了大门。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二读课文,并寻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价值与生命体验,都隐藏在细节描写当中,因此琢磨课文细节描写的过程,就是真正寻找有价值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从“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到“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从“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吸烟)”,到“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些描写当中,都透露出一个虽然生长在旧社会,但却有一颗坚强的内心、能够为家庭担起重任、对弱苦的农民有怜悯之心、对强权有激烈的反抗意识的母亲的形象。当这些形象成功建构出来时,就意味着学生解读课文是成功的。

第四个环节:反思课文解读过程,结合自身的经历形成生命体验。母亲一直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概念,学生在解读《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应当有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的过程。朱德笔下的母亲是朴实的,那自己的母亲呢?笔者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话题的时候,正是结合学生在一读时感觉到的课文中的母亲的朴实,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母亲曾经的朴实。而这样的过程确实激发了学生,将研读课文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转向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学生发现了,其实在自己的母亲身上也存在着那些朴实无华,但却彰显着母亲光辉的品质。事实证明,一旦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读文后的生命体验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用生命体验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通过上面四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发现在对课文的解读当中,由于关注了细节,由于创设了情境,由于能够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步步深入,因此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其实是逐步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断地步入课文的深处,作者笔下的母亲与学生自己、与学生的母亲也不断地形成共振,这种共振既是认知上的,也是情感上的,而认知与情感上的共振也就意味着学生的生命体验开始逐步升华。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像《回忆我的母亲》这样一篇朴实无华的课文,要想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关键就在于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认知与情感上的互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途径,而我国的语文教育向来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希望通过革命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传承红色文化经典。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离开了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是不可想象的。换言之,用生命体验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思路,实际教学中应当明察之,践行之。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母爱初中语文生命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