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的货币

2020-10-28 05:12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中国钱币 2020年2期
关键词:冯玉祥西北民国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西北银行是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设立的随军银行,成立于1925 年4 月,总行初设在张家口,同年8 月总行迁设到兰州,先后又在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是当时国内分布最广的随军银行。1927 年冯玉祥主持陕西政务时改组富秦银行为西北银行陕西分行[1]。1930 年中原大战失利,冯玉祥通电下野,西北银行陕西分行也随之结束。本文对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的成立及发行的钞票进行初步归纳梳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的成立

1925 年春,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将部队扩充自成一系,即西北军系(又称国民军系),管辖察哈尔、绥远、甘肃等省区,冯玉祥设督办厅于张家口,手下将军张之江任察哈尔都统、李鸣钟任绥远都统、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军。为筹措军饷,于当年4 月6 日开办西北银行,总行设在张家口原察哈尔兴业银行旧址(马道底街70 号)。该行成立之初,总经理为过之翰,协理为杨天受、魏宗晋、邓哲熙、武景唐。7 月初又聘北洋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为总经理,过之翰兼任协理,下设文书科、营业科、会计科与出纳科(李维城任文书科长,常辑五任营业科长,姬奠川任会计科长,孙筱斋任出纳科长)。该行法定资本金额一千万元,经政府特许,享有发行纸币、代理金库的特权,并办理各种存款、放款、汇兑、储蓄及一切银行业务。另外在丰镇、多伦、天津、北京、西安、郑州、泰安、兰州等地开设分支机构。此时期各地军阀割剧,各自为政,不断扩充军队与实力。

民国十五年春,直系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联合讨伐冯玉祥,冯玉祥被迫下野后转途去苏联考察,让部将张之江兼代西北边防督办,此时,国民军军心不稳,西北银行因准备金不足一度发生挤兑,币值暴跌。

冯玉祥在苏联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于佑任先生赴苏联与冯玉祥联系,敦促冯玉祥回国参加国民革命,主持国民军军务并参加北伐革命。1926 年8 月,冯玉祥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随行的有共产党员刘伯坚(中共旅莫支部书记)和苏联顾问团等。

冯玉祥从苏联回到绥远五原(今内蒙五原县)在国民军众将领、共产党人刘伯坚等以及苏联顾问团的协助下,把从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撤退下来的国民军重新组织起来,于民国15 年9 月17 日(1926 年9 月17 日)在五原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冯玉祥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并率领全军举行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宣誓仪式,发布宣言:“国民军之目的,以国民党之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决以国民革命,扶助民众为职志,响应北伐……”这就是著名的“五原誓师”,同时制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八字方针[2],同年11 月,冯玉祥率国民军援陕解除了军阀刘镇华对西安8 个多月的围困。

民国16 年(1927)1 月28 日,冯玉祥主持陕西政务,此时西安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富秦银行以及钱庄票号在围城后全部歇业。冯玉祥在陕颁布治理条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将陕西省财政厅改组为财政委员会,任命薛笃弼为委员长;将原富秦银行接管并改组为西北银行陕西分行,西北银行陕西分行行址在梁家牌楼,首任行长李维城,后由沈日新接任。西北银行陕西分行除在西安设立分行外,并在三原、同州、潼关等地设立办事处,在渭南、泾阳、长武等县设兑换所[3]。

民国17 年冯玉祥命张维玺率部进驻汉中,在汉中设立分行。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既是随军银行,又是地方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国民军筹措军饷并为便利市场金融服务,同时代理省库和发行钞票,成为陕西省唯一的发行机构。

二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的纸币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了银元券、辅币券、铜元券三种,西北银行的发行布告中称“本行所发钞票均随时十足兑现,在各本省所有大小机关均一体尽先收用……,本行甘肃、陕西、河南发行之券准备十足随到随兑,且不限地名一律照兑。惟他省之券数目较多,来本省本行兑现时,如有汇水关系,均须酌收汇水。” “自本行在豫、陕、甘三省发行银元券以来,颇受市面欢迎。并为辅助银元券之不足起见,曾由西安分行在陕西发行辅币券、铜元券……,为整理划一起见,特在上海订印辅币券,由各本行在豫、陕、甘三省发行,以应市面之需求。”[4]

从发行公告中可以看出西北银行在豫、陕、甘三省发行钞券之初时信心十足,可十足兑现。同时也可以看出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在陕西发行钞券的顺序是先发行银元券,其次是发行铜元券,最后才发行的是辅币券。

(一)银元券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的银元券有1 元、5 元、10 元三种面额,两种版别。

1、民国十四年版(廊坊车站图)(图1-3)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民国十四年版有1 元(蓝色)、5 元(桔色)、10 元(绿色)三种面额,主图案为廊坊车站。该券正中上方有“陕西西北银行行长之章”篆文方戳,左右两端加盖“陕西”地名二字。券背上方为英文、蒙文行名,背面下边中间加盖有“SHENSI”字样,背面左下方与右上方分别加盖有小字的“SS”,背左右分别加盖地名,如“潼关”、“三原”、“凤翔”等。该券正面加盖的行名印章与地名均为红色,背面加盖均为蓝色,背面的地名表明在陕西省境内的流通位置与流通范围,背面签字左边为陈锦涛,右边为杨天受,此版用原西北银行民国十四年版券手工加盖而成,存世颇为少见。十四年版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券由财政部印刷局承印。

图1 十四年1 元

图2 十四年5 元 潼关

图3 十四年5 元 三原

2、民国十七年版(五原誓师图)

1.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十七年版有1 元(棕色)、5 元(绿色)、10 元(红色)三种面额,主图案为著名的五原誓师图,正面主图案下方为“一五、九一七、五原誓师”,指民国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举行的五原誓师,党旗下,冯玉祥率国民军全体将士举行誓师大会,响应北伐,纸币上印有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图案相并者实属罕见。背面为万里长城图,背面下方左右分别为贾玉璋、李维城的英文签名。目前所见发行的地名券有印“陕西”地名券1 元(图4)、5 元、10 元三种;印“陕西”加盖“西安”地名券1 元、5 元(图5)、10 元(图6)三种;印“陕西”加盖“汉中”地名券1 元、5 元、10 元三种;印“陕西”加盖“兴安”地名券1 元、5 元、10 元三种;印“陕西”加盖红色“河南”“河南发行”券1 元、5 元、10 元券三种[5]。(图7)“陕西”加盖红色“河南”“河南发行”券是国民军出陕西入河南,因军费不足用所带的“陕西”地名券加印“河南”“河南发行”在河南境内流通,因用旧券加印留存下来的品相均较差。此版券中“兴安”地名与加盖“河南发行”券较少见。民国十七年版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券由财政部印刷局承印。

图4 十七年1 元 陕西

图5 十七年5 元陕西西安

图6 十七年10 元陕西西安

(二)辅币券(廊坊车站图)

图7 十七年1 元河南发行

图8 十七年辅币1 角

图9 十七年辅币2 角

图10 十七年铜元券20 枚

图11 十六年铜元券10 枚

西北银行在发行辅币券的发行公告中称“本行发行一元、五元、十元钞票,信用昭著,久为一般社会所欢迎。兹以市场交易,找零尚感困难,特再发角洋,以资辅助……。计分一角、二角、五角三种。一角钞花纹正面蓝色,背面黑色;二角钞正面红色,背面紫色;五角钞花纹正面褐色,背面蓝色。印制工细,易于辨认。积成十角即可换大洋一元,完粮纳税、铁路邮政、一律收受……[6]。目前仅见到西北银行十七年辅币券一角、二角二种,正面主图案均为廊坊车站、左右二侧分别加盖了红色“陕西”二字,背面为花符,正中下方为“SHENSI”,左侧签名为贾玉璋,右侧签名为李维城。辅币券的印制单位为上海协顺印刷所,辅币券五角惜目前尚未见实物(图8、9)。

(三)铜元券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所发行的铜元券据记载有十枚、二十枚、五十枚、一百枚共计四种。[7]

铜元券正面上方为行名,主图案为五原誓师图,左右为铜元券面额,正下方为“陕西”地名,地名二侧分别为“经理之章”“协理之章”。主图案左右二侧分列为“公私款项一律通用”、“中华民国十七年印”。铜元券背面主图案为长城,下方为“Copper coins”(铜元券)和“SHENSI”(陕西)民国十七年版铜元券由财政部印刷局承印。

西北银行十七年版铜元券目前所见正面有红色加盖“富秦钱局发行”(图10),这是民国19 年(1930 年)冬陕西省政府改组,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因之停办,其所发的钞券形同废纸,市面筹码缺乏,后由陕西省商会布告,准将西北银行的角票与铜元券加盖照常流通,市面交易方以维持。

目前所见铜元券为二十枚、五十枚二种,十枚与一百枚目前尚未见到实物。

另2016 年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出一枚民国十六年版西北银行陕西地名的“当拾铜元壹拾枚”(图11),该铜元券为石印,正面上方为“西北银行”行名,主图案为建筑物与花符,左右上方分别加盖红色“陕西”二字和英文字母“SS”,正中盖红色“陕西西北银行”方戳,其加盖风格与十四年版廊坊车站加盖风格非常相似,承印为“西安南院门东街义兴新石印”,正面下方为时任陕西分行行长李维城的红色英文签名,背面为花符与“十枚”图案,民国十六年版西北银行陕西分行铜元券尚属首见。

表1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纸币发行情况一览表

三 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纸币特点

(一)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在西北银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1926 年9 月17 日,冯玉祥率部在五原举行誓师大会,到1926 年11 月28 日西安城解围;从1927 年5 月1 日冯玉祥在西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国民军誓师东征,到1927 年5 月31 日攻克郑州,6 月1 日攻克开封为止。这一时期国民军重兵集结于陕西关中、陕南地区,需要大量的军械物资及供给,陕西作为中国西北内陆最具有金融活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省份,加之陕西又是西北连接中原的咽喉与重要枢纽的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得以迅速发展,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地名券最多(同州、潼关、三原、西安、汉中、兴安、凤翔、长武等),券种最多的原因(银元券二版、铜元券二版、辅币券一版)。

图12 加盖十一年富秦1 元

图13 加盖十一年富秦5 元

图14 十六年辅币1 角

图15 十六年辅币3 角

图16 十六年辅币5 角

图17 国民军金融流通券1 角

图18 国民军金融流通券2 元

图19 国民军金融流通券5 元

冯玉祥率国民军重兵集结于陕西后,即命孙良诚部打出潼关、会师中原,因来不及印钞又要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只好借用国民军联军名义发行钞票,先用民国十一年版“陕西富秦银行”库存旧钞1 元、5 元二种共计100 余万元(图12、13),盖“国民军联军总司令章”和“完粮纳税、公私交易、一律通用”的红印章作为军饷发放;同时又用“陕西富秦钱局”民国十六年版辅币券壹角、叁角、伍角三种辅币约20 万元(图14-16),正面上方加盖“国民军金融流通券辅币”长方戳,正下方加盖“财政委员会印”方戳,作为辅币券以济急需,三种辅币背面均有‘工农商学兵在国民党指导之下,联合起来完成国民革命’口号是该辅币亮品;最后国民军联军又以驻陕总司令部财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行不兑换的“国民军金融流通券”壹角、贰角、伍角辅币券三种,壹元、贰元、伍元银元券三种共六种(图17-19),国民军金融流通券正面左右分别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印”、“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之印”两方红印章,中间下方为“财政委员会印”券背面是国民军金融流通券条例:此项流通券专为活动金融,暂不兑现;本券分一元、二元、五元及一角、二角、五角六种,本券凡国民军所至地方,一律通用;本券准完纳钱粮、厘金、公债暨一切税款;商民均一律行使,不得拒绝折扣;军事平定即筹备现金陆续收回(表2)。笔者认为这三种临时发行的券种,都是因西北银行陕西分行流通筹码不足,加之印钞无望(财政部印刷局远在北京)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虽然票面上没有西北银行字样但仍可以看成是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的货币。

表2 国民军联军发行纸币一览表

(续表)

(二)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的战时银行和随军银行的特征明显

西北银行是冯玉祥国民军联军的随军银行,它随着国民军所到之处开设分支机构,发行军用钞票,它的特点是随着国民军势力的起伏进退而开业或撤消,随着国民军所占地盘大小变化而增设或缩减分支机构。陕西分行作为随军银行具有军用银行的特点,即地域性、临时性、不兑换性。

地域性,指军用票的流通都有特定的区域,离开了这个区域军用票无法使用,从陕西分行所发行钞票的地名券东至潼关、同州(现在大荔),南至汉中、兴安(安康),西至凤翔、长武,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发行的银元券,都印有地名,辅币券则按发行区加印省名、各分支行、处互兑本券,也有规定一般还是一律照兑,只有个别汇价悬殊的酌予贴水。这是因为各地之间交通不便,运现困难,防止因汇水涨落被人渔利而制订的办法,各地名券只限于本地区内行使。

临时性,军用票的发行与流通都具有临时性,因军事行动急需而临时发行与流通,一般都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而停止使用,陕西分行从民国16 年(1927)1 月28 日成立,到民国十九年(1930)10 月国民军离陕,该行也随之关闭,所发钞券停用,西北银行陕西分行共存在三年多时间。

不兑换性,军用票发行因多在紧急情况下发行,时间上来不及通过正常的金融机构发行正规的纸币,因此军用票发行时多无准备金,也非随时可以兑换,一旦军事失利或军政府倒台,发行的军票就形同废纸,因无法兑现而使得广大人民蒙受损失。

中原大战失利,冯玉祥通电下野,给西北银行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西北银行全面发生挤兑,西北银行陕西分行也随之关闭歇业,同年12 月陕西省政府在西北银行陕西分行的基础上组建了陕西省银行西北银行。

(16 年版10 枚铜元票为北京诚轩拍卖公司2015 年春拍图片,余均为个人集藏,特此说明。)

注释:

[1]戴建兵:《中国近代纸币》,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年,446 页

[2]田惠琴:《论五原誓师的成功因素及历史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 年5 月,第3 期,52 页。

[3]《陕西省志·金融志》,第三十六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106 页。

[4]西北银行总管理处印《西北银行汇刊》,1 期,1928 年9 月,1 版,第3 页

[5]吴筹中:《西北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中国钱币》,1996 年,第3 期,42 页

[6]于廷明:《西北银行甘肃分行及纸币发行考》,《中国钱币》,2003 年,第2 期,56 页。

[7]江苏省钱币学会:《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年,第531 页。

[8]杨琳:《熊式辉的政海起伏人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 年,第3 期,42 页。

[9]金戈:《冯玉祥与五原誓师》,《档案与社会》,2010 年,第2 期,39 页。

猜你喜欢
冯玉祥西北民国
冯玉祥提倡俭朴
缠海鞭杆—西北棍
sin
寄冯玉祥书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狭路相逢
联墨双馨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