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

2020-10-28 05:12汉中汉中成都
中国钱币 2020年2期
关键词:铜币苏维埃汉中

(汉中) (汉中) (成都)

盛世收藏,以物证史。拙作《民国陕西铜元研究》[1]从实物的角度,首次发现和确定了汉中孙蔚如、赵寿山制造(以下简称“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传承脉络和制造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又确定了镇巴王三春制造(以下简称“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系列和特征,据此推断出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具体系列;根据川陕省苏维埃铜币的制造风格和工艺特征,进一步确定了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具体系列和版式。最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课题研究组相关专家的肯定。

一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必然性

1.1932 年,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于12 月3 日从周至县辛口子入秦岭,12月9 日到达城固小河口,12 月25 日进驻通江县城,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川陕省工农银行。

川陕省工农银行的全名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又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总行设在通江县永安乡,郑义斋任行长。川陕省工农银行在完全解放的县设有分行;在没有完全解放的县和不具备设行条件的县和县以下的区、乡,与当地经济公社、财政委员会或部队经理处挂钩,设立代理机构。当时,汉中地区范围的南郑、镇巴、西乡、宁强的大城镇都设有工农银行的分支机构。

1933 年2 月,川陕苏区在四川省通江县的西寺建立了造币厂,利用1 月23 日红军袭击镇巴后缴获王三春造币厂的设备和原材料等,开始生产制造布币和铜币。8 月1 日川陕苏区石印局正式成立,11 月18 日川陕苏区工农银行正式成立川陕省造币厂。川陕省造币厂是全国各苏区中最具规模的大造币厂之一。

1935 年4 月,川陕省工农银行开始随军长征,总行的人员和部队一起行动,各分行及代理机构亦陆续迁撤[2]。

2.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理由。

据《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记载,民国22 年至23 年(1933-1934),红军在四川通江生产银币、铜币,除了大量仿造“川版”银币,还仿造过一些陕西省造铜币,通过经济公社组织的人就近拿到陕西去买货。

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是川陕苏区在当时战争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其一,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有解决军费短缺的需求;其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白区有购买各种物资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被封锁的紧缺物资;其三,陕南苏区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中地区范围的南郑、镇巴、西乡、宁强的大城镇都设有工农银行的分支机构;其四,汉中到川北苏区有多条红色交通线,许多军事情报、通讯器材、医药、粮食等红军紧缺的物资都是通过这几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川北苏区;其五,川陕省工农银行非常重视赤、白区贸易,行长郑义斋一度常驻碑坝,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接运用白币购回的物资;其六,红军缴获了镇巴王三春的造币厂,拥有现成的设备、原材料和技术工人。所以,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是必然的结果。

3.川陕省苏维埃铜币中,有一部分存在“涂红”现象,在民国陕西铜币中也存在这样的“涂红”,而且发现的数量还不少。说明当时的川北苏区与汉中经济往来相当频繁,许多重要物资都是依靠汉中到川北苏区这几条红色交通线来补充。所谓“涂红”,是指白区的铜币要进入苏区流通就必须进行红色颜料的处理,这应该是川陕苏区改制代用币的一部分。

《汉中金融志》第81 页记载,红四方面军的钱币单位是:圆、角、串、文[3]。银币与铜币的法定兑换比例为:一元银币换30 串铜币,一串为1000 文。按照这样的兑换比例,可以推算出500 文的苏维埃铜币约等于0.017 元的银币,一枚陕西二分等于0.02 元的银币。这两个数据基本是相同的,而500 文苏维埃铜币及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平均重量,与同期制造的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重量基本相同。这样的数据表明,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说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即使处在最艰苦的环境,制造的铜币依然分量足、信誉高。

二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发现和确定

1.“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特征

要研究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首先要清楚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传承脉络和制造特征。笔者通过对大量陕西铜币实物的研究发现,汉中造民国陕西铜币文字都有隶书风格,而且“银”字的双点是标准的双圆点。这也是整个汉中造民国陕西铜币总的规律和特征。

汉中造民国陕西铜币的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的铜币总体质量不高,但是相对于镇巴造陕西二分铜币,质量却又高出了许多(图1)。汉中造铜币图案设计细致规整,制造工艺相对成熟,文字的书写严谨规范,隶书气息浓厚,平均重量和直径均明显高于同版的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

图1

图2

2.镇巴造陕西二分铜币的特征

确定了汉中造的传承脉络和特征,笔者又首次发现官私混配的实物,进一步确定了镇巴造的具体系列和版式特征。镇巴造明显紧跟汉中造的设计和制造,但其图案的设计和文字特征又区别于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图2)。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图案设计简单粗糙,制造工艺比较落后,文字的书写笨拙,笔划参差不齐,没有隶书韵味,平均重量和直径均低于同版的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

3.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确定

资料明确记载,制造民国陕西铜币的共有三方面势力:即汉中造、镇巴造以及四川通江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笔者近三十年来一直潜心于民国陕西铜币的收藏和研究,通过对大量陕西铜币实物的研究发现了汉中造铜币的传承脉络和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又首次发现了官私混配实物,证实历史资料记载王三春得到官制钱模的真实性,第一次确定了镇巴造铜币的具体系列和版式特征。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了一种制造风格和版式特征完全不同于汉中造和镇巴造的民国陕西二分铜币,而且是多个系列、有规模的仿造,说明仿造者有一定的实力和势力范围。以当时的汉中造、镇巴造铜币的质量尚且粗陋不堪,其它小土匪和商会,以及个人更不可能仿造出分量足、质量高的铜币,更不可能多系列、成批量地仿造。因此,笔者推断,这种铜币只能是有资料记载的川陕苏区仿造。

《民国陕西铜元研究》中的改制与私版系列,因为不是按照正常的铜币制造工艺生产,暂时无法确定其性质,只能根据其制造工艺来命名系列中不同小系列的节名,其中是否有川陕苏区仿造的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笔者认为有必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三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特征

汉中造和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第一次得到确定,笔者又进一步确定出“斜五星系列”和“五瓣花系列”就是有资料记载的川陕苏区设计仿造。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多的分析例证表明这些特征是川陕苏区仿造铜币所独有。如在斜五星系列中,斜五星与空心环的混配,说明川陕苏区仿造的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应该还存在第三个系列—空心环系列,这个系列的实物有待进一步发掘。

图3

图4

图5

1.斜五星系列制造风格和版式特征非常明显,工艺简陋粗糙,文字稚拙淳朴,直径大小不一,重量悬殊;地章偶见沙粒状凸起(图3,说明早期的制造工艺流程都有环节的缺失或不成熟),部分铜币明显具有多条较粗的平行阳文直线(拉丝纹);图案复打现象比较普遍(说明早期的机器设备以及人员的操作都不成熟),部分铜币文字的周边凹陷(图4)。这些特征与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大200 文制造风格和工艺特征完全一致(图5)。

这个系列明显可以看见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部分设计风格和制造特征,证明了1933 年1 月23 日红军袭击镇巴后缴获王三春兵工厂和造币厂机器设备这个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正是有了这些缴获的机器设备,川陕苏区造币厂也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开工,并且成为整个苏区最大的造币厂之一。

斜五星系列从图案设计到制造工艺有着复杂多变的过渡特性。1933 年1 月23 日,红军袭击镇巴,缴获了王三春造币厂的设备和原材料,同年2 月,川陕苏区开始制造苏维埃货币大200 文[4]。但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立设计和制造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这个转变过程需要进一步推敲和研究。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理论上应该早于川陕省苏维埃大200 文的制造。早期仿造的风格应该非常接近于镇巴造,后期的仿造才具有越来越多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的工艺特征。在斜五星系列和五瓣花系列中,这个推断也得到了印证。

2.五瓣花系列图案设计比早期的斜五星系列明显成熟,制造风格稚拙淳朴,工艺细致规整,图案严谨,文字认真;部分铜币的地章具有多条平行阳文直线(图6),这个制造特征与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小200 文相同(图7);马齿是单一的粗马齿,部分马齿呈倒三角形(图8),与川陕省苏维埃铜币500 文制造特征一致(图9),符合川陕苏区制造铜币的规律和特征。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有的书将五瓣花归入汉中官造,笔者认为非常不妥,无论是图案设计、制造风格还是文字特征均与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相去甚远,尤其在图案的细节方面更是有天壤之别。

3.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再确定。

在《民国陕西铜元研究》中,斜五星系列的最后一个版式耐人寻味,它仿造的是五星环系列旗上三点,说明斜五星系列虽然只标示了六个版式,但实际已经蕴含了两个大的系列(空心环和五星环)和两个小的系列(五星环之旗间三点和改制)。这么多相关系列的设计和制造绝不可能是某些小土匪及地方商会可以完成的,也不可能是汉中周边大的造币厂刻意仿造。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资料的记载或民间流通痕迹。因此,仅仅根据这几个相关系列的存在,已经完全可以推断并确定斜五星系列就是有资料记载的川陕苏区设计仿造(图10)。

在五瓣花系列中,也包含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系列,虽然他们的背面图案设计一致,但是正面的图案却有两个,一个是空心旗,一个是实心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图案,具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说明五瓣花系列的设计和制造是有计划、有规模的,在设计和制造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同理,五瓣花系列也应该是有资料记载的川陕苏区设计仿造(图11)。

斜五星系列和五瓣花系列都有重量偏重的特性,都有铜质偏暗红色的现象,都有旗杆上部单旗杆,下部双旗杆的共同特征,都有多条平行阳文直线的工艺特征,它们之间应该有某种“血缘关系”的存在。如果再考虑到这个“血缘关系”,可以发现《民国陕西铜元研究》推断的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即斜五星系列和五瓣花系列,其实包含了四个大的系列和两个小的系列,这样的设计和制造规模只有当时的川陕苏区可以做到。

到此为止,从理论推断到实物证据,不论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都把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可能性指向了斜五星系列和五瓣花系列。

川陕省苏维埃铜币的制造经历了由简单粗糙到细致规整的完善过程。早期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是在没有先进制造设备,缺乏专业制币工人的艰苦情况下,依靠半手工、半机械的简陋工艺设计制造,甚至部分铜币的制造缺少某些应有的工序(至少是不成熟的),品相较差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大200 文和斜五星系列应该就是这个时期的产品(图12、13);后期因为制造工艺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又缴获了军阀刘存厚的兵工厂、造币厂和被服厂的机器设备,设计制造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比早期都有了显著提高,品相较好的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小200 文、500 文和五瓣花系列应该就是这个时期设计制造(图14、15)。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斜五星和五瓣花系列完全符合川陕省苏维埃铜币的制造规律和特征,早期的斜五星系列简单粗糙,具有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大200 文的制造风格和部分工艺特征;后期的五瓣花系列细致规整,具有川陕省苏维埃铜币小200 文和500 文的制造风格和部分工艺特征。其次,在制造时间上也是非常吻合的,民国陕西铜币的制造始于1931 年,结束于1936 年,这是目前公认的时间,根据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传承脉络,五星环和实心环两个系列理论上大致应该在1933-1934 年这个时间段制造、流通,川陕苏区仿造的应该就是正在制造和流通的这两个系列。最后,这两个系列的版式特征同时也符合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传承脉络,先有五星环系列,后有实心环系列。

三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鉴别和发现意义

1.汉中造、镇巴造、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区别

图16

图17

图18

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图案细致规整,文字规范,而且具有浓郁的隶书气息;镇巴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图案简单粗糙,制造工艺简陋,平均重量低于同版式的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文字笨拙,笔划参差不齐,明显具有飞扬跋扈的土匪味道;川陕苏区仿造的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文字稚拙淳朴,书写认真,平均重量高于同版式的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文字完全脱离了隶书韵味,模仿的文字和图案与汉中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形似而神不似,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特征,尤其是细节上的区别最为突出,如文字、麦穗、马齿、双旗、字母等等(图16、17、18)。

需要特别提醒,这些细节特征不代表他们的全部,笔者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细节对比,发现并总结出他们各自的设计风格和制造特征,便于读者对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认识和理解。

2.发现和确定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意义和价值

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具体系列和版式,是《民国陕西铜元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也是最有价值的发现。它从实物的角度印证了历史资料记载川陕苏区仿造民国陕西二分铜币的真实性,印证了1933 年1 月23 日红军袭击镇巴后缴获王三春造币厂的真实性,对研究川陕省造币厂的制造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研究红色苏区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民国时期汉中的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使民国陕西铜币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对苏维埃政府的造币史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注:文中川陕省苏维埃铜币的图片和数据均由程兴强提供)

注释:

[1]吴涛、邹宝红:《民国陕西铜元研究》。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编:《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成都 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汉中金融志编委会:《汉中金融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编:《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171 页。

猜你喜欢
铜币苏维埃汉中
汉中姑娘
王宗山与“汉中密约”
创新|汉中乡镇改革试验
谱写汉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新篇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小品中的数学问题
王戎·随波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阿凡提分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