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11-17 02:51韩会波
关键词:当堂学案教师应

韩会波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学校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上课预习时间不够,预习不充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只顾自己说,不懂得听别人讲;学生们七嘴八舌,只能听到一片“嗡嗡”声;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成为主角主宰一切,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活动放任自流,缺少主导性。小组合作学习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并不是“放羊式”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鉴于此情况学校升級实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学案式教学探索。

一、 学案设计与课堂评价

学案设计:要精心设计学案与当堂达标测题,同时,设计好PPT课件,预设好教学辅助环节。

课堂评价:每节课尽量实行小组竞赛,首先是小组内帮助,然后是两个小组之间进行互相检查,最后到记分。本节课结束时,评出前3名的优胜小组将获得一面“红旗”,课下张贴在教师墙壁的奖励栏中。

二、 课堂教学流程

(一) 学案导学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得以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学应加强素质教育,从偏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前预习,做好铺垫。每节课下课前教师应发下一节的学案,根据下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布置预习作业。对于完成预习作业有困难的同学可随时请教组长或其他同学。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监督组内成员完成预习任务。为下节课探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2. 检测预习,挖掘障碍。上课开始后,教师先出示与预习题目类似的问题,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挖掘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根源所在,估测组内“兵教兵”的完成情况。

(二) 小组合作

分组探讨,尝试解决。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预习内容和具有强烈求知欲望前提下进行的。以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在讨论、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起促进和调节作用。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使他们真正学会“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1. 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学生必须要有合作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重要。例如:组织一些游戏,通过智力抢答、拔河比赛、接力传球等团体比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也可结合一些课外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2. 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谈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 精讲点拨

1. 师生交流,精讲点拨。对于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引起学生认知冲突问题的要害。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点拨出有深度的知识,并揭示这些知识在整体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中理解知识。教师在点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适当发言,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牛刀小试,形成能力。知识的运用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都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这一环节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案上精心设计2—3道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分层训练,从训练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兵教兵”或教师点拨。由例及类,学生获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反思回顾,提纲小结。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对知识进行整理,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得到提纲式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提问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切记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不要把事情做“满”。

(四) 课堂达标检测,超越自我

当堂达标能够较全面、准确地检测与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清楚自己本节课学习中有哪些欠缺,以便课下复习弥补,对达标过关的同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二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课下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利于确定下节课的施教方案。在“当堂达标”环节中,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相互讨论,更不得抄袭。

三、 对本教学模式的展望

本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学生根据同步学习可以自主学习,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学生利用学案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小组展示,发现问题进行点拨释疑,能有效转变教师的角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学习。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

猜你喜欢
当堂学案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