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11-18 15:25张晓娜重庆艺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舞蹈中职过程

■张晓娜/重庆艺术学校

舞蹈,作为一种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具体的动作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内心的,有的表演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反映,表演舞蹈的人需要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迸发出感情,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现力来抒发感情,精通舞蹈的人具有不一样的魅力。我们国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是十分注重自己的能力培养,希望学习多种来提升自己的气质,舞蹈就是现在的艺术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门学科,通过舞蹈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艺术气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欣赏舞蹈中的美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职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审美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审美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学习。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中职舞蹈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审美能力与实践经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不断的舞蹈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可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无形之中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相反,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这就是实践与审美之间的相互影响。除此之外,审美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灵感,专业的舞蹈表现者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的完美结合,才可以促进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的发展。舞蹈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艺术形式,审美能力是一种兼具感性和理性的能力,具备审美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舞蹈,会有一种独特的领悟,可以培养出对于舞蹈的学习兴趣,在舞蹈的相关学习中更加投入。这就是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所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之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以后的相关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舞蹈教育的特点以及功能

舞蹈本身是一门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肢体动作去传达感情,舞蹈本身而言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就是舞蹈具有抒情性,舞蹈就是抒发感情的动作表达,舞蹈中的音乐配合以及舞者的尽情演绎可以传达出作品的内涵价值,比较有表现力;其次就是舞蹈具有表演性,舞蹈的表演性,就是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姿态、眼神的传递等带给观赏者一种美的感受,同时会尽自己的能力以及团队的配合来使其更加直观、更加动态,表演性的展现对于舞蹈者本身的功底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才可以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最后就是舞蹈的过程性,舞蹈的演绎是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和流动的特点,舞蹈在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空间的层面上进行传达,这样才可以将舞蹈的魅力展现出来,给人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这就是舞蹈的特点介绍。舞蹈的特点不仅仅局限在这三个方面,它是一个多种多样的变化过程以及展现。

舞蹈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这是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的好:“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舞蹈可以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这是对于学生的美育方面的作用,舞蹈可以无形之中塑造人的形象和气质。学生在舞蹈训练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手部、头部、脚部等配合以及相关的技巧来感受舞蹈的美,在优美的舞姿以及美妙的形体动作下感受更多的舞蹈美所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举止美、心灵美等各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比如学生的四肢以及形体可以通过舞蹈得到协调锻炼,各种不良的习惯尤其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形体问题可以得到矫正,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举止和比较好的外在气质,这就是舞蹈对于人们的美育功能。

舞蹈的另外的作用就是教育功能,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舞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美这个方面以及体和德方面有一个提升,通过舞蹈的各种感知教育以及形体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有一种感知力,在舞蹈的教育熏陶下,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之后,不仅是艺术上的教育体现,更是全面的教育。

三、提升中职舞蹈教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学生的审美观

由于舞蹈教学具有特殊性,所以需要做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树立起审美价值观,所谓的审美价值观就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舞蹈动作以及情感的一种自我感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重视起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才能在日常的教育中去引导学生,无形之中起到作用。审美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作为学生们体验舞蹈的一种集中表现,审美的观念形成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一点一滴中慢慢渗透,鼓励学生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

热情是一种事物在执行中的动力所在,在中职舞蹈教学中需要学生充满热情,只有拥有热情才可以在行动上有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审美热情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必要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广大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释放自己的天性,以此来促进审美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审美热情需要在无形之中去锻炼培养,激情的保持不能是短时间的停留,要有持久的影响,需要不断保持激情,用热情去保持新鲜感。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专心投入到相关的比赛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无形之中就是热情的激发,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课堂的教学之后,学生可以有一种初步的审美感知,会对于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性有一种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感悟舞蹈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需要教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比如在舞蹈的教学中可以简要介绍应该学习知识的背景以及相关人物,提前渲染出一定的氛围,以营造良好的审美情境。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有一种独特的认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有感知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将自己代入到环境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舞蹈的学习也是如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运用对比的技巧去不断表现,我们所接触的舞蹈作品中,有一些的艺术作品是可以通过对比来提高的,在对比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旋律与舞动中感受到激情与动力,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对此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制定合理的教学办法

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办法,通过合理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在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时,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该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阻碍学生的能力展示;其次,制定合理的教学办法,应该有条理、有计划的进行,要明确教学之前学生应该提前进入状态,教学中,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之后,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审美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能发生偏颇或者是失去平衡。

(五)引导学生将审美应用到舞蹈实践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实践应该是与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应该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现实运用。首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加入到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动作进行紧密结合,以此来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当出现特定的舞蹈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去进行演绎,可以在现场有一个即兴发挥的过程,这虽然是考验舞蹈表演者的功底,但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可以在即兴发挥的过程中与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加深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不断积累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

(六)创新舞蹈教学的模式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中职院校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翻转课堂的利用是一种创新,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教学,在舞蹈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教育的价值体现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且可以懂得欣赏舞蹈的魅力所在,在舞蹈的演绎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培养舞蹈教育中的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多个层次上对舞蹈进行感知。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舞蹈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出自己的美好形象,中职相关院校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让舞蹈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舞蹈中职过程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