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等值理论的网络流行语翻译研究

2020-11-18 15:25李艳芳中国矿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等值流行语语义

■李艳芳/中国矿业大学

一、前言

随着社交软件、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也随之兴起。所谓的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网民们在使用社交软件时的一种特殊的文字表达形式,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用于日常网络交际的通俗用语。网络流行语有别与日常普通交际用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可变性;二是时效性。当前,各国翻译理论家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见解不一,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而相关的译文质量宜是参差不齐,纷繁芜杂。

中西翻译研究流派众多,但是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确是“等值”的概念,如翻译理论学家费道洛夫认为译者应该尝试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建立起完全的对等关系。翻译上的等值就要求译文所表达的内涵要与原文契合,同时译文在修辞与功能上也要保持一致。此外,雅各布森语言针对语言学关心的基本问题,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从语义学和语用学对等值理论做了细致的研究。奈达的研究旨在摆脱那种认为每个词都有固定意义的陈腔,提倡对意义进行功能定义,词通过其语境才能“得到意义”,并可依据不同文化产生不同反应。奈达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把语义动态方面的对等放在首位,其次再考虑修辞、文体等形式方面的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不拘泥于甚至要打破原语的语言结构或表现形式,尽可能地一成不变且完整地将原文的意境与灵魂呈现给读者。

二、语用等值理论概述

尤金·A·奈达于1964《翻译科学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在文章他指出“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揭示了翻译行为的真正核心就是解决语言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即“含有差异的等值”。奈达提出翻译过程所出现的对等关系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要求译者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文本语言形式和语言信息。而动态对等要求译者关注译文信息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影响,是否与原文信息对原文读者产生了相同的效果。他强调:译者不够忽视原译语之间的差异。动态对等被称为“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接受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特征、语言表达习惯,最终使译文在契合原文意义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达到原文在其原来语言环境中传递等值信息的目的。

著名语言学家塞尔(Searl)也持有相似的的观点,他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一个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语义,更重要的是要呈现说话人的意图,语言层面的语义表达行为要服务于实际语用意图,因此译者要把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值放在首位,其次再去考虑语形及语义方面的等值。由此可见,语用等值理论更侧重译文所产生的效果,要求译者关注原文所处的语言环境及所呈现的社会文化等因素,能够识别原文所传递的真实意图和话语在特殊语境的实际含义,最终尝试将其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 (Use Value)。因此译者要特别注意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同时还要留意原语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言外之意,尽可能地使译文产生与原文接近或相同的效果。由此而在,在网络流行语英译的过程中,且不可仅仅侧重形式上的对等,更不能把形式对等最为翻译的最高标准或是唯一目标。一条成功的中文流行语翻译,带给英文为母语者所带来的感受应该等同于该流行语对中国读者的感受。

三、基于语义等值理论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网络流行语调剂了人们日常枯燥乏味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乐趣,同时这些新颖地词语及表达方式也不断冲击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这些词语之所以能在网络平台广为流传,大都是因为每句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引发人们思考与反省的事件,在众多网民的高度参与下,这些事件在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而备受人们关注,进而引发人们对目前社会百态、生活现状的思考。比如近些年广为人知的网络流行语:秒杀、裸婚、蜗居、给力、雷人、恶搞、浮云、打酱油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幽默风趣,不仅仅频频出现在网民的虚拟社交平台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频繁用到。网络流行语不断从抽象的网络虚拟社交平台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演变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文化的符号。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译文的影响力度不可小觑,其翻译方法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奈达任务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即“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一)语言信息层面对等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是一种追求语用等值的翻译过程,目的是为了实现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传递等。因此,在对网络流行语翻译时,译者要根据语用等值理论进行翻译,对两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文化进行完美转换)。比如: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有些人从字面意义将其解释为 “the supply side”, 其实“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因此“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因此如何翻译成“in terms of supply/demand”或 者 “with respect of supply/demand”, 会更 容易被读者 所接 受。2018年《延禧攻略》中魏璎珞曾称“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被大众熟知,不断走红网络,成为如今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人们虽不会按照字面翻译成 “the big pig’s hand”, 但也会翻译成“Playboy (花花公子)”、 “(Player玩家)”、 “Two—timer (渣 男/花 心 大 萝 卜)”、 “Jerk,Asshole,Scumbag (混蛋)”,其实该网络词在不同的语境成有不同的释意,如果要表达“反复无常”,形象些的可以用as changeable as the moon或者as changeable as weather/a clock;表达“油滑”则可以用as slippery as an eel(鳗鱼);而变心可以说是cease to be faithful,说话不算数可以用“go back on one‘s words”或者“break one’s promise”。

在“剁手”译文中同样能够映射出翻译中的语用等值的体现。剁手党,尤指女生,特指那些经常出入各大购物平台沉迷网络购物的人群,这些人流连于网购平台,兴趣盎然地不停地秒拍购物。有的译者把它翻译成 big spender或 shopaholic,这一翻译是从语义层面的,读者也能明白其意,但平淡无奇,缺乏网络流行语所应具有的生气,实属违背了翻译语用等值的基本原则。新华网的twitter从语言形式对等的层次将其直译成了“hands—chopping people”, 译者运用了语用等值理论从词性、语义和语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将这个流行语在英语中所对应的最契合最自然的对等语呈现给读者,不仅实现了原文与译文在形式及内容的对等,也是实现了对等的交际功能。

(二)信息层面的对等

翻译是这一种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对译。网络流行语的对等是从3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比喻意义,一个是比喻形式,再一个是感情色彩。其中比喻意义的对等是最重要的,是翻译中必须做到的,感情色彩的对等几乎是同等重要,不可忽视,在保证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比喻形式的对等。为了使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源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译者要了解源语言作者的价值观、写作意图,同时还要了解源语言的文本类型、语言风格及文化氛围等,并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容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英汉间俚语、成语、谚语、习语的翻译就微观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此地无银三百两”是句中国习语源于民间故事,寓意深刻,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若直译为“No 300 taels of silver buried here ”, 英语读者可能会一脸茫然,觉得难以理解。所以,最佳翻 译 为“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该译文虽然没有原文那么生动形象,但却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体现了动态对等优于形式对等的原则,同时也契合了翻译的语用等值原则。

(三)社交层面的对等

为了达到交流传递信息的目的,根据语用等值翻译的原则,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实现在语言层面的等值,更要实现在社交效果方面的等值。这就要求译者能够深入了解各国的民俗文化和差异,能够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把其运用到各国间的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对一些网络流行语是在一定社会背景的情况下产生的,译者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直接译出来,但外国人会因不明白信息背景而无法正确理解这些译文,因此译者需要进一步采用标注法的方式进行翻译。2008年的“范跑跑”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在翻译“范跑跑”时,很难用简单的词表达清楚,只能采取释义的翻译方法,可译为 “Mr. Fan, an irresponsible teacher in Wenchuan earthquake who ran first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not caring his students’ safety.”这样的表达虽不能将译文做成中文那样生动形象,但基本上做到了语言信息的传递,同时读者也了解到了当时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事情在民众中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及民众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的网络流行语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网络流行语在各国语言文明的传播与弘扬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真实而又新颖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汉语。本课题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从语义等值理论的角度,使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语义、语用、内涵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而不仅仅拘泥于形式上的对等。使更多的外国友人深入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译者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更加客观的考虑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并对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来实现网络流行语的完美表达。

猜你喜欢
等值流行语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