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渤海大学为例

2020-11-18 15:25鲍东梅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英语课程评估

■鲍东梅/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

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部 2018)。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国际人才的重任,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随着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互联网+教育”使传统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设置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2017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通用英语课程为144—216课时,与2014年版相比减少了72学时。基于教学改革的整体需求,我校调整了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必修课学时的大幅度减少导致教学内容相应缩减。但是,国家与社会对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要求并未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并未减少,课时减少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突出。因此,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丰富性问题

我校大学英语课使用国家级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三版,但是教材的出版与学生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应紧跟社会经济时政的发展。学生需通过大量的语料输入才能提高语料输出能力,而输出能力的提高则更易使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英语考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通过线上各种渠道为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料进行拓展学习尤为重要。

(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融合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英语课堂仍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中心,即“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向学生单项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缺乏课堂参与意识,被动学习是常态,不能很好地完成产出任务,学习呈现出“学、用两张皮”现象。课堂信息化仅仅停留在使用PPT上,教师点击教学课件、学生记笔记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常态,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并未达到应有的深度。

(四)形成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课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在形成性评估过程中,课堂仍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但是,受课时少、班型大的限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有限,教师亦不能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逐一点评。传统的作业批改以纸质版为主,费时低效,学生迫切需要获得教师的反馈与教师沉重的评阅负担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进行评估、监督尤为重要。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线上(课前自主学习)—线下(课堂面授)—线上(课后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体系

在线学习联盟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有计划地以有教学价值的方式把在线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活动整合在一起。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何克抗 2005:37)。

混合式教学体系下,教师与学生在智能手机端下载U校园、外研随身学APP,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视听说教程》第三版配套使用。教师在iWrite写作教学与评分系统建立班级,学生在手机端注册并加入班级。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端下载听力随身练APP。混合式教学除依托外研社、外教社与教材配套的相关学习软件以外,还将U慕课平台和北外网课APP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线上自主学习资源。

1、课前自主学习(线上)

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单元具体学习目标,教师通过电脑端在U校园设置单元必修内容、学习顺序、过关条件、完成单元练习的日期、成绩统计方式,设置学习时长与成绩占比;在U校园布置作业与测试。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U校园自主学习任务、U慕课拓展学习。教师根据网络学习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设计课堂面授的重点与难点;登录外研社高等英语教学网下载课件,选用外研社的教学素材,补充教学资源。

2、课堂面授(线下)

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面授环节讲授重点及难点,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通过向学生输入产出任务所需的语言、结构等知识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为学生需完成的单元产出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内化。

3、课后自主学习(线上)

学生使用U校园完成必修内容、上传作业,系统对作业自动评分。学生把作文上传到iWrite系统,系统从语言、内容、篇章及技术规范四个维度进行智能评阅,对错误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帮助学生提升作文切题度与连贯性。学生在北外网课上观看四六级教学视频;在听力随身练APP上每两周完成一个单元听力练习,教师通过手机端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

(二)采用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POA,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全人教育与输出驱动输入假设理念,为“学用分离”诟病开出的“中药方”,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文秋芳 2017:356)。教师针对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产出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输入语料驱动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任务的产出。

(三)采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体系下,线上线下均采用主导—主体模式。POA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每个阶段都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文秋芳 2017:351)。大学英语教学以学为中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主体。主导—主体模式既注重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情设计合理的线上自主学习任务,又强调教师在线下面授课堂讲授重点与难点、答疑解惑。

(四)建立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维评估体系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维评估体系,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各占50%。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试,U校园自学。混合式教学体系下,教师评学、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是形成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以评促学、学用结合的作用。

(五)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用结合

大学外语教研部组织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面向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举行百词大赛。教研部社团积极组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大赛、阅读大赛、翻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学校本科大学英语挑战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学用结合。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的意义与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教学处于深度融合阶段。互联网技术为网络学习空间和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课堂教学真正地实现了信息化。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采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用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主动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最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参与度问题

混合式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参与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因不知所措而疲于应付,部分学生因学习效果不佳而失去线上学习积极性。虽然小组合作形成了一种学习共同体,但这种学习形式仅限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阶段。

2、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问题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大学英语教学,从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到能熟练使用诸如Focusky、Gamtasia等软件编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英语课程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