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

2020-11-18 15:25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汉语言弘扬文学

■包 盈/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言文学的作用不可小觑。实践中可以看到,若无汉语言文学载体,则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无法显现,甚至失传。习总书记对此反复强调和做出指示,传统优秀文化是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体现,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势在必行。国内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重要作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来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和方法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措施和途径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挖教材内容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确保汉语言问题教学以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和保障。实践中高校应当立足实际,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师资情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文化培训以及座谈等方式,积极扩展他们的文化层面,全面提升老师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层次。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应当重视个人文化修为的提升,强化文化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深入挖掘校本教材的内涵,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奇迹。其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我国的长远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为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贡献作用。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负面内容以及糟粕信息,为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及其要求,对借鉴意义和价值加大的相关内容予以改进和拓展,并且赋予其新的表达形式以及时代内涵。高校开设的汉语言教学课程,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受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教师队伍,并且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学校本教材的内容,以此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组织课文阅读拓展活动

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性。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汉语言文学等学科在内的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立足实际,保持与时俱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为教育教学以及传承文化创设浓郁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原来静止、抽象的画面“动起来”,将音乐以及声音和相关的字幕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情景化、直观化以及立体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知刺激,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并且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促使他们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眼光来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骨感和价值观。

三、让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高校汉语言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教育以及弘扬等,来有效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并且陶冶他们的情操。从本质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可以使学生人文特性以及工具特性均实现高度一直的课程。然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模式影响,因此人文性被严重忽略。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激活课堂,使学生重新燃起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从实践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明确定位,并且要求发挥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弘扬之功能,既要体认中华文化,又要厚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这就是本门课程设立和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历史责任。纵观现阶段西方国家知名学府的教学情况,基本上都是将“语文”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则必须该课程进行重修。这说明国外对“汉语言文学”科学的教学要求非常的高,而且从内容上来看其更加侧重于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反观国内的情况,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甚至被作为选修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难见成效。事实上,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于此,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和文化精髓,同时也是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在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传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能够使汉语言文学教学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更好,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对于汉民族思想以及文化血脉而言,其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同时也是确保社会和谐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比较特殊,体现了观念以及习俗风尚。基于此,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传统节日的契机利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觉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绕过的一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应当立足实际,创造教育教学环境条件和氛围。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该学科的发展,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密切结合起来,深挖其内在关联性。实践中应当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有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汉语言弘扬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