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在南疆扶贫的实践探析

2020-11-18 15:25古力阿伊木亚克甫黄海英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南疆贫困县贫困人口

■古力阿伊木·亚克甫 黄海英/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贫困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思想,其内容丰富,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本文拟在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渊源基础上,探究其主要精髓,同时总结新疆数十年来贫困治理的实践经验,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新疆实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南疆脱贫攻坚的实践历程

第 一 阶 段:1949至1978年 以 救济式为主的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关部门就拉开了贫困治理的序幕。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难以实施大规模的贫困治理行动。尤其受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关部门开展自上而下的救济式扶贫模式,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扶贫行动也多以救济、赈灾或直接的资金资助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扶贫制度。这一阶段的新疆贫困治理行动也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民政救济式扶贫效果非常有限, 但是这种扶贫方式却对当时生存困难的新疆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在1977年, 自治区党委将南疆的阿图什、疏附、疏勒、伽师、巴楚、和田、墨玉和洛浦8县定为贫困县, 此后农村贫困户救济工作的重点转移至上述8县上。

第二阶段: 1978至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启动阶段。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家贫困治理行动进入了正式启动阶段。新疆虽然也开展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有实质性推进,直到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及1983年《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等文件的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疆才正式推行这一重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举措的实施,使新疆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村经济落后状况得到改善,农村贫困程度也得到有效减缓。

第三阶段:1984至1994年以大规模投入为主的推进阶段。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疆自治区党委、相关部门决定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同时各级相关部门也相继成立专门性的扶贫机构。从此,新疆进入了大规模、制度化、常态化的贫困治理轨道。同时新疆推行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各单位选派专门工作队伍对对口帮扶的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开展脱贫工作。据资料统计,在此十年间,新疆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新疆组织25个部委办的厅局领导,分赴南疆三地州和北疆牧区60个县、155个乡镇、32个牧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扶贫专项调研,并于1986年5月在喀什市和8月阿勒泰市先后召开了南疆三地州脱贫致富工作座谈会和加快发展北疆牧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贫困地区振兴经济、脱贫致富的一系列方针。在此期间,新疆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有 17 个。1991-1993 年进一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新疆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调整为 22个。

第四阶段:1994年至2000年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主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导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相关部门制定了《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提出到2000年基本解决全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八七”扶贫攻坚是新疆扶贫开发的重要阶段,在新疆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调整为 25个。为此,全区建立了贫困治理行动责任目标制,明确全区四级党委相关部门一把手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加大扶贫政绩考核力度。新疆注重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农村道路、饮水用电、医疗卫生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新疆及时抓住机遇,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并积极争取全国其他地区与单位对新疆的支援。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新疆农村贫困地区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

第 五 阶 段:2001至2010年 以 实施瞄准贫困村为主的全面推进阶段。2001年,国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逐步形成一个集产业条例、区域条例和社会条例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大扶贫格局下的综合扶贫阶段,也被称为 21世纪农村扶贫开发新阶段,新疆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再次调整为 27个,自治区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3个。新疆依据区情特点,发布相关指导性的文件,把扶贫工作重点从贫困县转移到贫困村,实施整村脱贫行动。新疆全区着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贫困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此外,全区整合力量集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解决南疆四地州的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

第六阶段:2011年至今以实施精准扶贫为主的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治理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尤其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以及一系列制度、条例文件的颁布,为全国贫困治理实践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20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有新疆的27县中,而南疆四地州所属国家贫困县就高达 21 个,占全疆的80%。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新疆也制定了精准扶贫相关制度文件。援疆扶贫成为助力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19个对口援疆省市按照新疆自治区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加大援疆力度,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精准发力激活当地脱贫“造血”功能。如今,各个援疆省市在新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新疆脱贫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2016年民丰县脱贫摘帽。 2019年和田市、和田县、疏附县、疏勒县、岳普湖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喀什市、阿图什市、柯坪县、乌什县退出脱贫名单。2019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预计实现64.5万贫困人口脱贫、976个贫困村退出、1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6.1%降至1.2%。

三、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南疆脱贫攻坚实践的价值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新疆南疆脱贫攻坚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石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习近平同志提出,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重抓好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区域的脱贫攻坚工作,这既是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的攻坚点。新疆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典型的经济滞后、贫困发生率高,一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对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同志给予格外关注和亲切指导。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尤其是对新疆实践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认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边疆地区发展具有政治意义,加快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步伐等系列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引与现实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新疆南疆脱贫攻坚实践指明了努力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仅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方法指引,还为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具体方案。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突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大国家扶贫资金对民族地区贫困县的支持力度。优先把特困民族地区贫困村纳入国家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之中。加快推进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贫困民族群众易地搬迁的进度。对农村少数民族特困群体,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大民族地区劳动力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对边境地区的深度贫困区域进行重点发展。这些地区也是新疆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新疆相应制定了系列条例文件,如2011年以来,制定了“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 “1+3+3改革开放”的系列文件及配套条例文件,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定的总体文件20个涵盖计划实施“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等系列内容的精准扶贫配套条例。此外,新疆还先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自治区贫困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自治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指南》《自治区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工作方案》等考核制度。这些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条例文件与制度体系,针对性强、涵盖面广,是新疆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具体路径。

(三)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新疆南疆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

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结合中国贫困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党领导人民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法指导。为了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等条例体系。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新疆先后制定了《新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如在精准识别上,按照习近平同志“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的要求,新疆结合实际制定了精准识别标准,组织20多万名干部,科学有效地识别出贫困人口,解决了过去底数不清、对象不明、分布不详等问题。在精准施策上,新疆实施“七个一批”、 “八个一”、 “十大专项行动”等重大措施,覆盖了全面贫困人口。在精准退出上,新疆制定了脱贫摘帽标准,对贫困村采取自查、抽查、核验等方法,对贫困县采取申请、初审、年终考核和检查评估等方法。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64.5万贫困人口脱贫,未来将与全国同期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注释:

①王冰,余国新,苏武峥.浅析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历程[J].安徽农业科学,2019(8).

②③王宏丽.新疆70年反贫困历程:成效·经验·展望[J].克拉玛依学刊,2019(5).④阿班·毛力提汗.新疆扶贫攻坚的进展及成功经验.新西部.2019(5):45.

猜你喜欢
南疆贫困县贫困人口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南疆木棉红似火
绝色南疆之大漠与少女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隐形贫困人口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南疆水城(外一章)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南疆干部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