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

2020-11-18 15:25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列宁中国化

■杨 芬/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科学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革命工作实际,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毛泽东同志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列宁明确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从实际出发,反对照搬照抄基本原理,尤其是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更是要能够在具体条件下转移马克思主义原理,也就是结合新的环境条件,积极寻找科学可行的问题解决办法。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从列宁开始的,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述

马克思主义(Marxism),全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是面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先进学说,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加以充分批判继承和吸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指明了无产阶级、全人类的解放道路,而且还给科学发展提供了武器。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理论上形成列宁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这一理论体系处于崭新的发展阶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也就是列宁主义。列宁在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要求“善于应用”。想要发挥该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避免空谈。

因而在列宁看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要注重全面把握,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既定公式,不能在不具备现实条件的情况下,选择适用马克思主义。换句话说,解读马克思主义,要把握好全局角度,站在整个理论体系的位置,了解到该理论体系的精粹内容。在解读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到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内容,而是选择从局部出发,只看到了该理论的片面内容,或者从创立者的部分言论出发就指导现实实践活动,会无法充分有效把握到理论的科学思想,无法准确掌握到理论的内涵与要义。同时在了解和学习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方法是错误的,是无法给革命实际予以指导的,甚至还会容易产生错误。在列宁的视角下,仅仅有方法论作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者若想要利用这一理论开展革命实践,要能够在具体条件下开展具体分析和运用活动,也就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中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从而发展成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指导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列宁主义,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形成的《帝国主义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二)实践上指导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伟大实践,列宁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自身实际情况之下,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俄国作为落后国家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由此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这是方法论指导现实革命实践的重要体现,不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还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给后续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意见。从这个层面来看,列宁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马克思主义得以发展和完善,使其脱离单纯的理论,更多地成为可以运用的现实指导。而且中国很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后,积极从事列宁主义相关论著的翻译活动,大幅度宣传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取得的成功经验。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高度关注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加大翻译列宁主义论著的力度,给中国民众提供更为全面的、立体的感受,促进民众更好接受先进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

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作用及启示

(一)作用

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革命实践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一发展,在中国早期传播方面带来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客观层面上,促进中国共产党成立

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取得发展,连续不断的反抗斗争,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具有先导影响。而此时,中国有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意识到创建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开展无产阶级解放活动,实现救亡图存,解放国家和民族的重要途径。因而在1921年,上海法租界内揭开了第一次全国党员会议,这是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召集的,也在此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此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政党的支撑,更是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开篇。

2、在理论指导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受到了列宁主义的影响,列宁是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时俄国革命实践的前提下形成的解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历史条件,都会给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带来影响。且在不同时代下,马克思主义还会展现不同的内涵。当时中国和俄国之间的历史条件和革命背景都显现出一定差异,为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优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历史实践。

(二)启示

列宁在解读、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被称为列宁主义,这对于中国早期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应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根据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活动,能够获取到较多科学启示。

1、树立坚定信仰

只有发自内心的相信,才能够真正推崇,并将其落在现实实践工作之中。中国共产党要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思想层面相信并认同其科学指导思想,以此作为开展革命实践,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列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他相信这一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理论,确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提供准确指导。现实实践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指导性,良好推动了俄国革命的发展。中国在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革命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理论体系,相信其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能够有效帮助解决中国发展中的新困难、新问题。

2、使用科学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想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要能够形成全面科学的认识,知晓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用,并且能够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明确该理论的应用效果,总结历史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显著发展成果,中国人民始终使用科学态度面对这一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不断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结语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还要能够积极做好列宁主义论著翻译工作。列宁主义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在中国早期传播,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列宁中国化
列宁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拉美有多少“列宁”?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