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育人对策研究

2020-11-18 15:25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生会团组织育人

■沈 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提出了党支部的八条基本任务和高校党支部的重点任务。高校可以依托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从党组织、群团组织、窗口服务部门等三个维度层层推进组织育人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组织育人的内涵要求

组织育人是一个内涵很深的概念。曹锡康学者指出:“组织育人是指以高校党的组织为统领,以高校党的建设带动高校中其他组织的建设,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并形成合力,强化政治思想和主流价值的引领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归根到底,还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实施主体的外延从党组织扩大到群团组织等各级各类组织,关键是要形成合力。组织育人的内涵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

在高校各级党组织中,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党务工作者就是穿针引线人。基层党支部就是落实组织育人的最前沿阵地。只有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注重组织建设,组织育人工作才有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注重广泛辐射,充分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的管理服务职能

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在管理服务和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承担了桥梁纽带作用。党组织必须加强对群团组织的引领和引导,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到群团组织,确保组织育人落实落细落小落实。

(三)注重宣传凝聚,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的凝心聚力功能

党支部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细化到组织育人方面,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教育方针,密切联系师生群众,聚焦群众疾苦和诉求,维护群众利益。党组织要把凝心聚力的重心前移到窗口服务部门,因为这些部门直接面向学生,为学生提供服务和管理。

三、增强高校组织育人实效的对策建议

(一)党组织层面

在组织育人工作中,党组织的功能首先体现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其次是统筹协调群团组织和其他窗口服务部门做好育人工作。

党支部对党员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提供了基本遵循。

1、学懂弄通做实,强化理论武装

高校应该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首先,“三会一课”是对党员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三会一课”领学的支委委员首先要学深学透党的理论,在领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带着问题领学,结合实际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易班”平台,组织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理论知识有奖竞赛。最后,高校党委宣传部要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革命纪念地或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2、严肃组织生活,强化党性锻炼

对党员进行管理的最有效方式是严肃组织生活。首先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课授课者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努力做到把党的理论知识与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党员灵魂深处的共鸣和震撼。“只有当大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在理论上得到很好的阐释,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才能真切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魅力,从逐步实现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来深化思想自觉。”[3]针对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主题党日活动应当多偏向于组织大学生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劳动教育。

3、学透党规党纪,强化党内监督

监督党员的首要标准是用《党章》的要求去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让党员知敬畏、存戒惧。要用好“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第一种常态,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小错铸成大错。

4、统筹协调各方,形成育人合力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党组织要按照党建带群建的要求,统筹协调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共青团、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学生会、工会、学术委员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开展育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组织育人工作是交响乐不是独奏曲,需要谋篇布局一盘棋,要定期召开组织育人工作推进会和研判会,查找不足,总结经验,避免各自为阵、各吹各打。

(二)群团组织层面

共青团、学生会、工会、学生申诉委员会等群团组织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主要聚焦提升学生第二课堂素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开展组织育人工作。“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构建以团委为中心,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要学生组织,以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为外延的组织育人格局。”[4]共青团要组织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团支部也是组织育人的重要场所。“进一步巩固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团支部推优的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如学生党支部指导开展理论学习,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学生品行鉴定等工作中纳入学生党支部的意见建议。”[5]学生会是学生与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尤其要监督窗口服务部门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学生申诉委员会要融汇贯通各级各类规章制度,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处理好学生的申诉,通过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开展组织育人工作。

(三)窗口服务部门层面

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教务处等直接面向学生的窗口服务部门,主要是通过提供优质、暖心的服务和规范、有序的管理开展组织育人。要协调学生会,经常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多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方式育人,食堂工作人与通过提供优质饭菜并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方式育人。宿管阿姨通过提供清洁舒适的宿舍环境方式育人。毫无疑问,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处处育人,时时育人。

四、结语

总之,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组织育人是思政工作队伍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从党组织育人、群团组织育人、窗口服务部门育人等三个梯度同时展开,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生会团组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团组织建设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