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生态视域下职业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2020-11-18 15:25青岛黄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双师内化职业院校

■孙 峰 周 萍/青岛黄海学院

一、文化生态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理念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随着社会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教育群体,融入到特定的企业职业文化、社会生态文化环境中,不能缺少周围教师群体及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双师双能型”的成长与发展是在自身参与融入企业职业文化活动过程中与社会群体相协调的结果。 “双师双能型”教师作为企业职业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粹取文化进而促进发。

“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培养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并内化的过程。文化生态取向的关键点不仅在于教师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技能,更要注重建构多元合作的教师文化,使教师在合作、互助、共享中实现共同发展。由此可见,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一个兼具了企业优秀职业文化和学校浓厚学术文化特质的群体,培养 “双师双能型”师资实际上是校与企、工与学、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群体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与群体不同层面文化生态内化的过程。

(1)教师个体文化内化过程。在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从教师个人成长经历、认知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双师双能型”教师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教师群体文化内化过程。教师在学校里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企业中与技术专家等群体进行合作,这些活动对教师形成注重与群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意识,进而更合理自觉的了解和熟悉群体的目标,形成健康、良好的群体文化体系。

(3)职业文化生态环境内化过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对其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离不开职业技能和职业文化的共同熏陶。

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具有校企融合特点的文化,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在学校营造一种企业化的氛围,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二、确立培养具有“双师”文化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目标

(一)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的信念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当前,一些人不重视职业教育。在此社会现实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坚定教育信念,从自身做到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要相信职业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坚定的信念是形成教师文化的基础。

(二)形成积极的教育态度

“双师双能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其熟练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想要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师文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需具有一种积极的企业实践态度。“双师双能型”教师要主动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面对当前一些对职业教育不好的观点和现实,“双师双能型”教师更应该具有对生产活动的热爱、对技能人才的尊重的态度。“双师双能型”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走近和融入企业,积极参加企业生产实践,而不是躲避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应该将不合理或不积极的观点态度向积极正确的态度转变。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要多关注企业文化,并以积极的心态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增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感。

(三)实施有效的教育行为

教师文化以教师信念为基础,终究是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态度上并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教师文化是教师行为的起点,而教师行为又是教师文化的外显表征,“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学技术、技能的传授。具体表现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何与同事进行交往?如何更好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等。 有些人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差、难管教等问题,因此希望“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行为,采取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教授与实践。

三、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成长主要在于“双师”文化的形成,职业院校需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教师在人际交往和文化吸收内化过程中实现学校和教师的主动发展。

(一)确立整体性发展的文化价值观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内化的过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因此教师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融入企业文化环境,在此前提下,“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真正内化并生成职业教育的价值与行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剥离出背景和文化因素的思想和做法,融入既复杂又丰富的文化环境中,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双师双能型”教师。其次,教师的发展是外在教学行为的优化和内在价值的内化;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关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态度。

(二)创设基于团队的合作型组织文化

在“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发展过程中,组织文化是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文化情境。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宝贵经验的借鉴与吸取。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成员,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来做进一步的说明,一方面在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师徒“传、帮、带”模式中得到提升,学校为年轻的新教师配置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其教学与专业发展上进行指导。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更好地促进了新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在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吸收和内化各种信息,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教学单位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校应定期选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的职业院校及企业进行考察和进修学习,使他们能掌握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的最新动态,也为学科带头人参与技术改革及生产研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传、帮、带”指导其他教师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构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环境

从文化角度和学术角度来看,“双师双能型”教师高质量、深层次地成长与发展是一种文化融合与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学术文化、企业文化与教师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吸收。职业院校应建设具有校企融合特点的学校文化,将企业文化引入并融入学校,在学校营造和形成有特色的企业化氛围,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重构离不开“校企、工学、理论实践”相融合性的文化环境。

总的来说,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而环境本身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人学习与成长的效果。“双师双能型”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感知职业文化逐渐形成了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以文化生态为取向的培养策略,将“双师双能型”教师放在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隐性课程下进行熏陶,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提升与专业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双师内化职业院校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