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于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分析

2020-11-18 15:25张俊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张俊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困扰着许多高校毕业生。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事实上,除了2020高校毕业生,这个人数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高校毕业生。

与此同时,大学生还面临择业观念、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及个人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挑战。可以说2020年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显得尤为重要。而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服务中的专业方法和理论可以帮助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社会工作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运用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方式,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助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回应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遇到的困境。

二、社会工作介入就业指导服务的优势

(一)服务的理论优势

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实务服务,有计划的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有目的运用干预策略,利于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与择业,进而丰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内容。因为,社会工作理论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从全面、整体和优势的视角着眼,帮助毕业生分析并解决求职遇到的难题。张荣研究指出:从“人在情境中”理论的视角来看,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外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就业形势、企业需求等制定培养内容,同时也要针对大学生与外在情境互动的能力,加强培养力度。社会工作实的生态系统理论非常注重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间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服务对象的成长发展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强调“人在情景中”,对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将其置于的社会环境之中,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与各方资源协同解决。

(二)服务的理念优势

在“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下,坚持平等待人、助人自助、保密、接纳,挖掘学生优势,找出学生“闪光点”,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潜能,构建良性的就业支持环境,精准发力解决现有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实践的方法和可行的经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丰富多彩的就业助人活动和三大基本工作方法由“点到面”的逐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能力,为就业做充足的准备。社会工作针对出现就业困境的毕业生,在相信其具有优势潜力的前提下,对其就业困境开展评估并实施就业指导服务。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服务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发挥内在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服务的角色优势

社会工作的角色是指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实践过程中帮助有就业困境的个体或群体解决问题,所应该发挥的职能及价值。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资源联结者、政策倡导者、心里调适者、协助者、服务提供与支持者等多中角色。肖慧欣等研究指出: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协调功能,倡导通过社会立法和社会服务来保证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的大学生的利益以此为大学生争取利益。同时,针对毕业生在求职压力大、不自信等心理困扰,可以通过个案心理疏导、成立职业生涯成长小组、发动校内外资源帮助毕业生。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满足毕生的就业的愿望与需求。

三、社会工作介入就业指导的运用分析

(一)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评估研究

“调研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前,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估,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郑华等人认为:“就业指导服务评估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网络络技术,建立高校自己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针对毕业生开展调研活动,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调研课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心态,研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需求及专业市场供需形势,把最新的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借助微信、QQ、微博、抖音、B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就业服务评估调查,了解其真是就业需求及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角色的价值和功能,走出校门对已经毕业工作的校友和其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需要,为更有针对性的的就业指导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个案和小组工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实际的就业指导服务中,个案工作针对就业困难,或者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同学,针对性的开展就业“个别辅导”服务,帮助其理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选择,以期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小组工作则是把毕业生具有的共性就业问题,通过团体的方式进行解决,小组活动实践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决策、自我分享,学生通过高度参与,借逐渐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对自己的探索,进而了解工作世界,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并依据自身的特点作出个性化职业决策,并依据决策做好生涯规划。如职业生涯小组、面试小组、未来可期小组,自我探索工作坊,模拟招聘等活动。因此,就业指导服务中采用个案工作也好,还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也好,都是基于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教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懂得解决就业难题方法和原则,帮助他们学会社会职业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三)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家庭、小组层面,而是要在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汇集社区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集体智慧、力量合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满足其就业需求和愿望。因为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特点鲜明的就业群体,其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其就业问题,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与个人及其家庭密切相关,对于和谐校园以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去争取高校、人社、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外力协助,发动和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夏辛萍研究指出:“学校要积极倡导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又要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同时还需整合校外社会资源,让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所用。”可以说,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营造良好就业氛围时,要针对微观、中观、宏观系统,动员学校、社会、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逐步构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支持网络,满足学生就业多元化需求。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