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0-11-18 15:25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大思视阈工匠精神

■陶 霞/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高职院校中,提高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不但需要依靠专业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给社会提供更为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

工匠精神可以分成两个模块,其分别为历史含义及当代含义。历史含义中工匠精神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包含着追求各类新鲜事物的精神。另外,当代工匠精神需要具有较为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懂得创新,并追求的创新技术。这种工匠精神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影响重大,因此,需要注重培育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三、大思政视阈和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分析

思政工作开展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路径,思政工作主要注重的是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将企业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要点相结合。

由此可见,大思政可以更好地给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创造出优异的发展环境,在培育的过程中,予以其强劲的支撑以及物质等层面的保障,让工匠精神可以更好的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更好的去动员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遵守循序渐进性的原则,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让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可以实现开花结果的目标。但在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应当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设定学生培育标准的时期,需要深入的分析所需要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目标,其工匠精神的人才不但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应当确保其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水平。要懂得爱岗敬业,不断的创新应用的技术,构成一种良好的职业风气。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把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体,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让其贯彻并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四、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价值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要求。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会过于注重学生方面的教学,并不会注重学生素质层面的教育,这就会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养会比较差,不能较好的满足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诉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及时的整改固化的教学观念,要注重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让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历程当中,借助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更好,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们爱岗敬业,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大思政视阈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在教学时期,学校需要注重传承传统的工匠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正确的认知传统以及当代工匠精神的差别,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时地改变并构建出节约型的社会。

最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目标,随着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想要让高职院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市场,就需要及时的改革并发展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时期,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注重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

五、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要点分析

(一)科学设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目标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所以其所承担的教育职责重大。需要宣传工匠精神的培育效应,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但是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必须要正确的认知工匠精神存在的价值以及重要意义,在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应当以学校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明确教学的目标,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依据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内容,端正老师们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们可以严肃的学习工匠精神。在开展理论化知识教学的时期,需要让工匠精神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其中,二者形成一个有机体,分析其专业的特征以及就业的特征等,探究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逐步的去引导学生,同时制定出工匠精神相应的培育教学方案,开展宣传以及引导等各项教学工作。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

学校需要借助社会调查等工作进行分析,探究当前社会市场对于工匠精神发展的需求标准,让这种要求标准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举例来说,高职院校需要对学校的教育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设定出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将工匠精神培养方案落实到实处,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知识以及掌握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们可以更为自主化的探究工匠精神的要点,并且在教学时期,老师们还需要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准变得更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不断地丰富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变得更强,巩固学生们所学习到的专业技能知识,让其可以更好地实现理想化的学习目标。

(三)在日常管理时期渗透工匠精神教育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时期,学校需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匠培育氛围,时刻的宣传工匠精神,吸引学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工匠精神的要点,宣传校园的文化。利用文化的影响效用,使得学生们更为积极自主的去认知工匠精神,让这种培育的效用可以变得更强。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始终具有多层次化的特性,因此,在进行校园宣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广播等全方位的给学生们普及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创建出一个更为舒适惬意的教学氛围。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把学生社团组织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利用各类社团组织的活动,不断的强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四)校企合作,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工匠精神主要集中在实践方面上,高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高度化的重视,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校企合作过程中,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含义,提升学生们的工匠精神。想要让企业文化达到一种深度融合的状态,那么高职院校就需要明确办学的方向,突显出办学的特色。在校园当中将企业文化更好地引入到其中,搭创出校企之间的良好沟通桥梁,让二者文化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交融状态。在进行教学时期,需要创造出更为优异的教学条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走出课堂,采取实习实训以及专业认知教育等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感变得更高,同时培养学生们爱岗敬业等的精神,让学生们正确的定位,并树立自信心。打造校企文化共育,实现产教融合。学习和引进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并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融合,促进学院在文化理念、思想认识上与社会相对接,推动工匠精神培育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建立技艺交流站点、创新创业文化交流平台等广泛传播技术大师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加强学生在创新理念、创新思想、创新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交流,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活力。组织学生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校企合作开展项目课题研究、企业专家讲座、“企业文化之我见”征文等多种活动。

六、结语

培养工匠精神对于现代职业化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极强,需要制定出更为高品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准变得更高。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同时让学生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保持一种严谨且谦逊的态度,传承“求实创新”等的匠心文化精神,创建高职院校大思政的视阈,正确的引导老师以及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以及实践者。

猜你喜欢
大思视阈工匠精神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以“大思政”理念开启思政教育发展新篇章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