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守初心”的教育意义

2020-11-18 15:25曹瑜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被子初心党员

■曹瑜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20年9月16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半条被子”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雨同舟、携手与共的象征,更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最好见证。“半条被子”所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作风与初心,根源于长征革命年代,一直延续存在建设、改革及新时代的今天,在党员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至2019年底,大学生党员数量达196.0万名,新增学生党员84.4万名,在各地各部门新发展党员中占比36.0%。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发展重要对象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肩负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半条被子”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党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半条被子”的精神内涵

红军长征时期,三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徐解秀老人家中,见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在临走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送给老人。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墙上,写着:“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长征时期,红军战士在生死攸关、缺吃少穿的时候,仍惦记着老百姓的冷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本色。以人民为中心,让我党由小变大、由大向强,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半条被子”里有“我的温暖分你一半”、心系百姓冷暖的感动,有对共产党人质朴无悔、为人民无私奉献初心的赞叹。身处陕北梁家河困境时,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就是青年习近平展现对党的初心的深刻认识。脱贫攻坚路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共产党人时刻关心群众能否吃饱穿暖,将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挂在嘴上、放在心上、干在手上。“半条被子”的故事距今已86年,其中蕴含的初心历久弥新,激励者一代代共产党员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二、当代大学生党员初心教育存在问题

(一)注重专业素养,政治理论不足

高校教育普遍注重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学生们也更多的将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专业的学习提升中,对党章党史、法律法规、政治布局及时事新闻等关注较少,更遑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投身实际为人民服务的大流。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往往是“前多后少”,很多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组织管理停滞在低层次水平。应付式的主题学习、常规式的支部例会、流水式的党员谈话,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下降。理论学习的不足,致使大学生党员无法全面准确领会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加之内外环境的因素,个人本位主义思潮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产党人的初心未能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中扎根开花。

(二)本位主义抬头,缺乏担当意识

在这个功利主义凸显、物欲横流的时代,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事事依我而行,处处以我为先的本位主义思潮。入党被更多地被他们视为一种政治筹码及个人成就炫耀,具有显著的狭隘性和利益化。这部分同学加入组织后,往往疏于理论学习、思想提升、道德修养及行为规范,因而无法做到学习刻苦、积极上进,不积极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事事从利己原则出发,缺乏担当,甚至做出有损大学生党员形象的事情。这种看重个人得失、只顾自身利益的大学生党员,无法放眼全局从整体出发,很难做到时刻将人民群众装在心里。

(三)生活条件优渥,奉献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现今的大学生大都是“00”后,是一群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新时代青年。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难以想象我们党来时的路的艰辛,不知我们是依靠什么人、为了什么人才走到今天。在个人成长历程中,往往是备受家庭与学校的呵护,其中还存在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得到的远远多于付出,缺乏对奉献的认知与实践。整体而言缺乏舍身忘我的奉献意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期,能否真正做到“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存在一定挑战。

(四)群众基础薄弱,缺乏实践经验

总体而言相较于同龄人,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获得发展成为党员的几率更大,从实际数据来看,高校发展党员的人数更多。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各省市的发展规定与条例进行,吸收了大量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优秀学生。然而,在际操作中,各二级学院为确保各班权益的均衡,往往存在名额的均等分配的做法。其中一小部分“凑数型”同学缺乏服务意识,群众基础薄弱,无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此外,大学生党员缺少走出校园、走进群众的契机,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等主客观的因素综合致使大学生党员存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机会不多、频率不高、方式不全、认识不深刻等普遍弊端。

三、“半条被子”精神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意义

(一)思想价值上的洗礼

据李少华(2020)可知,三名女红军战士极有可能在离开沙洲村后的第三天惨遭杀害。在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的残酷战争年代,三位女红军战士仍能将老百姓的冷暖牵挂在心,将仅有的一条被子留下一半送给徐解秀老人。物质条件极大富足的今天,我们不再缺少一条被子,但我们缺乏那半条被子中蕴含的时刻心怀人民的精神。“半条被子”既是一个心中有人民的具象事物,让大学生党员从实处知服务人民源于身边任何一件好心事、一个有意义的行为,将高远的“为人民服务”切实扎根进现实生活,激励大学生党员树立从身边点滴做起的为民价值理念。同时,“半条被子”也是在极度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的大爱之举,是冲破现今功利物欲不当思潮弥漫社会,引领大学生党员坚定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指明灯。

(二)行动担当上的启示

“半条被子”的事迹启发我们,心有群众、为人民服务,不是“挟泰山超北海”的“不能”,它也可以是女红军战士为百姓剪下的半条被子。半条被子的事迹启示大学生党员如何将高远宏志转为切实行为,激励他们从力所能及、从身边事做起。支教支边、调研学习、脱贫实践、科技支援、征兵入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切实造福人民群众的福祉等等,新一代的青年感召历史和时代的感召,勇担责任,以切实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三)红色基因上的传承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半条被子”的故事让大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人高尚情怀。铁人精神、改革开放、非典抗灾、神舟飞天,每一个大事件的背后都有一面鲜红的旗帜。青年党员们感召在心,勇担责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冲锋在前,在行动中尽显共产党人的本色。大学生党员活跃在街道社区、村委会等人民需要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奉献力量,展示大学生党员的担当与奉献,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基因在大学生党员身上延续。

四、结语

“半条被子”精神历久弥新,在当代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通过观影、汝城县沙洲村实地考察、听革命后人讲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增强“半条被子”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守初心”教育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被子初心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永远的初心
Mary’s Cninese
论“不忘初心”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云被子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