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2020-11-18 15:25钟悦之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职评价

■钟悦之/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中职生往往被视为在应试教育中失利的一类群体,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学习基础不稳固,学习方法不正确,常常暗示自己“不行”。因此,对于如何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重要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增强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提高德育课对中职生群体的教学实效,帮助他们用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本文将做出详细阐述。

一、明确德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本质

德育课教学评价是以确认学生情况和教学成效为目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行为方式的转变、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进度、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适当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此外,教育评价还有助于教与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与增强——判断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资料的合适与否、教学进度的适当与否。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的方式,而不是对学生实施分等行为。在实行德育课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的本质,与此同时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如若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评价方法,他们会更加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进而找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明确学习方向,实现成绩进步的目的。成绩进步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强化自信心,鼓励自己努力学习、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与提高,也能在进步的过程中感悟自己的成长。

二、创新评价载体,在德育课质量评价中渗透成功教育

在以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发现与发展学生潜能为目的的教育中,成功教育用鼓励方法实现这一目的。将成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注重成功教育方法的使用,利用表扬性评价,从找学生优点出发,避免评价学生的不足之处,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其认为自己能行。与此同时,要避免表扬过度,也应加上适度的批评建议。

总之,教师在德育课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优点评价与缺点评价适度结合,多鼓励学生的同时适度批评,受到适当的表扬能帮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若要达到以上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变化、需要与情绪,让鼓励真正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其良好发展的目的。对于往往被认为是“差生”的中职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的表扬,尽管可能是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的一句表扬也会让其高兴良久。即使是相同学生,在对于不同情景、不同时间下鼓励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在他们需要、想要鼓励的时候及时给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表扬性评价的作用离不开批评,适度的批评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此种情况下的批评应当是充满智慧的批评,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同时进行批评,而不是一味地板起脸孔大声训骂,不是贬低人格的批评,也不是让人无地自容的批评。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好尺度方能起到正面作用。

三、提高评价的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较强的针对性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要避免抽象和笼统性,因为抽象的评价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对了,突如其来的表扬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毫无惊喜而言,甚至无法接受,对学生的益处不大。故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理应做到具体、避免模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订评价标准,以评价适当、评价明确、评价合理为依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自我评价的方法,不和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所以要对学生付出爱,才能抓住教学评价的重点。教师应该尽力找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流露出的不经意的闪光之处,并将它们无限放大,因为这些闪光之处就是学生个性的表现。由此为教师今后的课堂评价指明方向——为每位中职生设定特殊的个性化教学评价,主要从五个方面出发:自身特点、不同专业内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及情感特点。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合作沟通,利用三种体验方式(知觉、情感与能力)进行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真正认为自己能行,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德育课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培养他们过程和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共同融合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加强自我学习和创新意识,提高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评价范围和内容,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在中职生的学习历程中,考试结果不再是衡量与评价学习成绩的唯一根据,而是通过扩大德育课评价的内容,在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对老师的教进行评价。根据分数制做教学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课程考核的标准,但却不能忽视判断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思想道德观的树立与否,二者同时进行如此方能实现学生学的进步和老师教的改进。此外,还可以从“行、知、信”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态度与品格。

所谓德育课评价,即是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评价作为评价中心,特别注重学生是否养成良好习惯、日常行为是否文明规范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索挖掘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例:学期描述性评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日常表现评价、谈话观察、学习成果鉴定、个人成长记录和项目评议等。无论是德育课评价的对象、还是主体都是学生,通过评价机会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做出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可观察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观察,结合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以达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发展,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根据社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为毕业后顺利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德育课对于学校内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教学框架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它会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的确立、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完善,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显然,德育课中知识内容、各种学科、功能及任务的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课程的不断变革不仅给学生带来挑战,也给德育课的教学与评价方法带来重要影响,相关教学评价的不足之处随之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课的育人效果,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条件下,德育课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显得必不可少,建立一个适合当代教学体制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

综上所述,教师若要实现德育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职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挥德育课程应有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现只看分数的错误评价现象,完善个性化评价机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评价内容与方式。通过对其学习发展历程的评价,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理应受到应有的赏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职评价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