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思考

2020-11-20 02:12甘菊英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甘菊英

摘 要: 数学计算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它支撑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影响着學生的学习成效。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意识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这一重要阶段,采取有效对策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文章也将从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法则、培养学生计算方法、开展多元计算训练四个角度入手,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06

计算是学生必须拥有的学习技能以及生活技能,是数学课堂的基础内容。为引导学生走入计算世界,在计算中感受数学符号、数学知识、数学运算,体会计算的无穷魅力,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基于此,采取有效对策,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投入计算,最终实现计算能力有效发展。

1 丰富学生数学计算认知,激发计算兴趣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抓住教学导入,强调数学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根本认识到计算十分重要,学生自然会在后续的计算活动中保持认真的姿态,配合教师的计算教学,投入计算学习。

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对学生计算学习的直接推动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即在炉石计算教学时,可以导入情景、可以巧用游戏、可以讲解故事,目的是让计算教学“活”过来,实现学生计算兴趣激发。

如在开展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计算故事。比如可以给学生将金额著名数学家高斯如何创造性解答“1+2+3+4···+98+99+100”的自然数之和故故事。在这样趣味故事中,学生们为其智慧而惊叹、为其思维而吸引,不自觉的就对数学计算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与探究欲望。教师抓住学生这一计算兴趣的发展,引入后续计算教学,水到渠成,且十分有效。

2 推进数学计算生活接轨,弱化计算难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应当遵循“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开展数学计算活动时,将计算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计算知识,并且用数学计算解答生活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选择生活案例,做计算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生活。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弱化学生计算难度,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如教师可以创设“分桃子”生活情境,真的拿出9个桃子,放置在盘子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

学生们通过实物观察,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数学运算,能够发现有6种放法。

①每个盘子放3个,9÷3=3(盘);②每个盘子放9个,9÷9=1(盘);每个盘子放1个,9÷1=9(盘);④每个盘子放2个,9÷2=4(盘)···1;每个盘子放4个,9÷3=2(盘)···1;⑥每个盘子放5个,9÷5=1···4。基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桃子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刚刚好,一种则是有剩余。这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所学习的“除法运算”,延伸出“有余数的除法”数学运算知识。教学十分顺利,学生的计算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3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法则,做好计算支撑

长期的实践,检验出计算教学的一个关键,即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算理,学生的计算才更正确、更有效。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算理教学的重要性。但过分突出教师讲解,忽略学生自主探索,导致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不到位,课堂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

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计算法则教学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要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实验、自主探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深刻,其教学效果远远高于教师的直观讲授。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支撑学生的后续计算能力发展。

如在学习“整数与分数相乘”时,我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过公式演示,强调分子、分母、乘法等。而实现给了学生们一个“圆片”,让学生们通过剪切圆片的方式,根据自己对圆片的划分进行算式和得数的记录。这样学生们能够从直观的角度进行算法的理解,弱化了计算法则的抽象性,其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4 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落实授之以渔

凡是讲究方式方法,计算也是如此。一些学生之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错,或“卡壳”。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计算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要适当的将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传递上。要坚持“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会计算,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做好方法准备。

第一,引导学生掌握简单运算方法:如“凑十法”、“递推法”、“竖式计算”等。同时要让学生形成口算、估算意识,灵活运用口算、估算方法;

第二,在引导学生掌握乘法、除法计算方法时,可以适当的编口诀,让学生记忆计算方法。如两位数乘法口诀,如下“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以便,乘积末尾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验算、检查。该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降低学生的出错率,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方法;

5 开展多元趣味计算训练,强化能力发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更多地依靠练习。但这里所说的练习并不是“题海战术”,即教师每天让那个孩子们完成多少的数学题目。虽然题海式练习也能够达到计算训练的目的,但很容易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计算训练的方式,融入游戏于计算活动,开展趣味计算训练,让学生们在多元计算中,实现自身计算能力发展。

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接力赛、视算练习、听算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有别于原有的单一练习模式,且能够让学生的耳、口、脑都集中在一起。是相对科学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得到。日为朝、月为暮,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则为朝朝暮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要从学生的认知、理解、方法、训练入手,让学生走入计算世界、走入数学世界,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贾富华.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2020(08):205-205.

[2] 陈子哈.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330-330.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