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0 02:12甘菊英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甘菊英

摘 要: 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从全方面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最主要表现在,游戏丰富了课堂内容、游戏变化了教学方式、游戏拉近了师生距离、游戏激活了课堂氛围。可见,游戏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十分重要。当然,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有别于过去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游戏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游戏化数学课堂,以游戏为媒介开展有效数学教学。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08

爱因斯坦说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一种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该事物的学习活动。游戏便是满足小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的重要内容,以其为媒介开展数学教学,能够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在小学数学课堂设置有效,实施游戏教学法呢?

1 巧设游戏情境,提供游戏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这里所说的游戏情境,包括两个内容。分别为游戏课堂环境及游戏本身情境。

第一,环境对游戏教学具有支撑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环境的重要性,要针对游戏活动提供足够丰富的游戲材料,可以适当的调整学生的座位,构建马蹄状、圆弧状座位,让整个课堂环境充斥着合作、开放色彩,为后续游戏应用做环境准备;

第二,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或利用多媒体等,创设一个与游戏相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入游戏之中,直接感受,从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数学游戏活动。先将课堂设计成“圆弧状”座位,让学生们紧紧相连。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们提供数字卡片,进行“抽卡”活动。接着,教师吹响游戏口哨。要求学生们组合成“4”、组合成“8”、组合成“15”等,让孩子们快速跟着教师的口令进行反应,找到自己的朋友,组合成对应的数字。这样的游戏活动十分有趣,游戏情境与游戏活动之间达成最优搭配,游戏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2 巧用游戏竞赛,抓住竞争欲望,挖掘学生潜能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具有竞争欲望,他们喜欢带有竞争色彩的游戏活动。数学教师应当把握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征,抓住孩子的竞争欲望,开展竞赛类游戏。在该类游戏中,学生们能够以竞赛驱动自我不断突破,实现潜能激发,进而在游戏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竞赛类的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展不需要大规模的进行,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课前的3-5分钟,或利用课堂上的几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竞赛游戏的训练。并且对竞赛第一的学生或小组予以积分、红花奖励,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

如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前,进行“今日口算王”数学计算比赛活动。该活动及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数感,又能够利用游戏,在数学课堂上课伊始,埋下趣味种子,为后续的数学教学做好铺垫。

3 巧用游戏表演,立足学生生活,强化游戏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即使一些学生的表演欲望并不外露,也只是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中,融入表演类别的游戏,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传华为生活实际,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演绎数学题目。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游戏体验,又能够在游戏中加深学生对复杂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将教学的场所搬移到操场。让学生在操场中感受植树的头、尾的关系。让孩子们变成“树木”,按照题目要求每5米做一次间隔。孩子们直接的表演、直接参与,很快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学习关键,数学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游戏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4 遵循应用原则,契合教材教学,发挥游戏价值

4.1 遵循“教育性”原则

游戏的选用,目的是辅助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在课堂上过度追求游戏的形式化开展,必须在应用时确保游戏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相互配合关系,让游戏辅助教育,这样游戏在数学课堂上才具有积极作用;

4.2 遵循“互动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媒介,它让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趣味互动、学生和学生产生了直接互动、学生与教材产生了亲密互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游戏时,必须遵循其“互动性”原则,适当的介入学生的游戏活动,确保游戏和教材之间紧密搭配。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因游戏而加入,实现多元互动。

4.3 遵循“纪律性”原则

任何游戏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教师在应用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时必须强调其规则,目的是避免游戏在数学课堂上出现随意性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快速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游戏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其最大的教育辅助作用。

5 抓住游戏生成,及时鼓励学生,提升参与兴趣

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会有多种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实际上背后都蕴藏着新的教育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积极的姿态看待学生的背后游戏行为,抓住游戏生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游戏为支撑推进深度教学。

第1,教师要细心观察,获取学生游戏反馈信息。如明显发现学生在游戏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意味着学生“遇难”,这便是教师在后续开展数学教学的重点;如发现学生解答游戏十分迅速,那意味着游戏偏于简单,教师可以适当变化游戏,增加难度;

第2,教师要及时鼓励,发现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闪光点。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鼓励,教师信赖学生、关怀学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动力,进而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游戏时有意识的帮助他人、如有的学生换了新思想,发散思维,进行游戏解答。这都是可赞之处,需要数学教师基于游戏,抓住生成,融合赏识教育。

结束语:总之,游戏能够点亮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味”。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游戏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游戏。遵循合适的教学原则,发挥游戏价值。这样才能够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在游戏中实施趣味教学,在游戏中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玉英.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106-107.

[2] 朱仰彪.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20(18):36-37.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法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