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保障途径

2020-11-23 14:29王婷婷唐铭含张可可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推拿学技能型针灸

文/王婷婷 唐铭含 张可可

在就业导向下,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特征,探索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与科学基础融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改和培养针灸推拿类人才的主流趋势,但是,由于各类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软硬件的配备情况参差不齐,且针灸推拿类人才的就业侧重临床技艺,造成现有的教改模式存在教学成效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偏差的问题。

一、针灸推拿类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与人才需求有矛盾

在核心素质教学改革的促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学校基础建设等均有了明显的转变[1]。大众化教育的迅速普及,国民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等,既为针灸推拿类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又变相地提高了针灸推拿类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和门槛标准。

针灸推拿专业是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尤为强调手法实践技能的培养。伴随高等中医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该专业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等的培养方面的要求更为严苛[2]。传统侧重理论讲授轻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足而导致的高分低能,在临床实习时、参加工作后的逐渐显露不仅影响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竞争能力等。

然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受制于学校教学制度、师资水平、学校硬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很难直追针灸推拿类人才市场动态变化的要求,即便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明确针灸推拿类岗位的最新动态、针灸推拿前沿技术变更,但也“心有余力不足”[3]。由此,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类人才培养现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作为人才输送者,高等中医院校在针灸推拿类人才培养、供应方面持续存在的供血不足问题,显然会带来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市场的难以为继,继而反馈到此专业的正常发展。

(二)质保标准片面,重在校教学忽视职后引导

长期以来,国内在评估中医药院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时,往往关注的是学校实践教学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实训器材、实训室、实验仪器和耗材、学校师资水平、学生就业情况等,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很少被外界列入到观察和评估范畴中[4],这就导致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培养针灸推拿类人才时,过度关注和思考的是素质、专业知识、能力,相对忽视了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临床工作实践中的适应引导。

《2030 年教育行动框架》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发展总目标。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三年内的临床工作表现、适应情况应该是真正检验其学习成效、检验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高等中医药院校对教学质量内涵缺乏深层次思考,仅以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衡量对象,对毕业生质量反馈跟踪忽视或者信息收集不全面。那么,就很难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且有助学生毕业后具备指导价值的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如此,即便按照素质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下培养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也很难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性、现实可行性、可持续性。

二、就业导向下针灸推拿类人才培养的定位取向

(一)人才培养定位取向

按照针灸推拿学专业特色及市场对该专业人才供应的要求,在以针灸推拿学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为总体目标趋势后,可确定“临床诊疗+经典推拿+创新研究”为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型培养方向。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重点培养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学术发展潜质、娴熟的针灸推拿专业技术、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及综合素养等。职后岗位适应性可穿插到此专业学生的技能型培养体系中。

(二)教学定位取向

实践证明,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型培养需要学校提供孵化器,而高等中医药学校现有软硬件配置等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可在明确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后,以夯实临床操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入手点,鼓励学生参与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模式、师资、硬件基础设施配套、教学理念等的更新与优化中,以构建仿真、模拟实训体系作为抓手,按照“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四位一体的教育人才培养平台构建要求,突出能力、技能培训,着手原有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训平台搭建的过程中,高等中医药学校要坚持兼顾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整合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培养在校期间和职后学习需求,以赛促学,以实践实训反哺理论教学,以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技能应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终身学习型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

三、就业导向下针灸推拿类人才技能型培养的保障途径

(一)设置开放课堂,分阶段因材施教

针灸推拿学专业现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以经典文献为主,教材的晦涩难懂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成效。在“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四位一体的教育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调研和统计学生的学习需求、现有学习水平与能力,按照学生差异化的学习特征、诉求,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座谈会、辩论会、板书、教材拓展阅读、分时段精讲等来激发学生参与教材研读、技能应用探讨等的积极性与兴趣,满足善学、善思、善动手、善看、善听、善研究学生的个性学习诉求。

针灸推拿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兼顾,学生在校学习时,应该获得适当的课内实践机会,以确保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内化理论学习到的知识,感受针灸推拿的临床实践要求,思考所思与手动操作的差异性。针灸推拿技术博大精深,技能训练要在总课时中至少占三分之一,否则学生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情况。实践课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初期教师可使用示范和演示的方式展示和示范部分病症的治疗方式,师生共同分析和探讨治疗效果与方法的关联性,思考如何设计治疗方案才能治疗效果最大化。教师的示范要以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化解学生的实践恐惧心态为目标。课程中期阶段,在学生对针灸推拿学专业有一定初步认知后,教师可重点讲授穴位识别方式、针灸推拿的基本技法、穴位定位方式和经络循环分布情况等,师生探讨和实践证询的重点可放在如何精准识别穴位、如何因病施针、如何选择最优方案辨证施治等。综合针灸推拿训练可放在课程后期,配合模拟临床诊治和理论诠释进行。

(二)以赛促教,借力微格改变技能训练方式

针灸推拿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改变“教师演练、示范→学生跟学、模仿→教师纠正指导”的传统技能训练方式。尽管该方式优点较多,但是,受制于教师质量、数量有限,学生规模日渐增多等,每个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1V1”的指导。对此,教师可尝试使用微格训练方式,即整合现代化的录像、电教录音等功能,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环境进行某项技能、技巧的针对性教育、训练。在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按照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来调整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最大化发挥规模化效应的要求下,教师可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对应几项技能,比较重点的技能可单独对应某一个版块,在微格训练之前,教师要详细讲解本版块的技巧、操作要领、评估方式、得分点、难点、失分点等。

学生在具体的训练目标下进行临床实践训练,并录制录像对比和分析自己的操作过程、操作难点和要点的执行情况,便于学生夯实技能基础,及时纠正问题并查漏补缺。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换录像,就同一板块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探讨、纵向比对,分析每个录像中学生实操的优点和劣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录像的反复分析、观摩,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加深印象,增强临床实操的自信心等。

(三)多方统筹应用资源,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高层次、技能型、实践性培养需要教师统筹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能提升其针灸推拿手法和技能的机会与平台。各高等中医药学校的现有针灸实验中心、理疗室、专业教研室可作为学生练习针灸推拿基本要领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校团委和学院组织学生,分批次到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定期开展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宣讲,针灸推拿知识普及与推广等活动,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实践平台,学生能在学校期间就能提前感知社会对针灸推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讲解临床实操技能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对比自己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快速找到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校期间就能快速、积极主动地完善自身,提升自己未来的就业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推拿学技能型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推拿学在体操训练后应用研究
C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小儿推拿学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与运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