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2020-11-23 14:29章超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体育专业

文/章超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常见的有生活娱乐以及健身等,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尽管如此,每年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还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危机,许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导致社会上体育专业人才“供大于求”,体育人才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知,主要是由于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比较落后,培养出的人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然满足不了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要引入新思维与新模式,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现代社会人才需求标准为准则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体育教育人才。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步入体育教师岗位中,一部分体育专业人才选取了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行业,比如说球馆教练、健身教练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师岗位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方向表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此外,还有大部分的体育专业人才从事与体育不相干的行业,这说明绝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在寻找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学习新知识,再融合部分体育专业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就业[1]。这说明社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关注度不高,相比较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水平以及学习水平,所以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要想在今后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人才供给不足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指示,到2030 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要实现占比达到0.23%[2]。但是,现阶段我国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练人员只有27739 名,和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平均每10 万人才能够配比一个教练员,所占比例仅为0.013%,而美国健身教练员的比例已经达到了0.81%。社会群众体育训练指导岗位是未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标准,以此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承担健身教练指导员的重任。

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受到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思维影响严重

现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开展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许多教师也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思维已经过时,必须要向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发展,为此积极进行了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探索。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教育方式,导致教育改革并不彻底,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充斥在教学活动方方面面。为此,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思维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也要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标准,逐步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未全面落实

高校新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特征,满足现代教育改革需求,德智体美协同并进,专业水平高,具备新型教育思维、良好职业道德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并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全面人才[3]。可见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已经充分考虑到了社会人才需求标准,也致力于培养出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在教育模式、方法以及思维方面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改变,教师还是习惯性使用传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还是以课本知识为主,没有加强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形式的开展也是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体育教育方面的实践教学,也没有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标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教学主体,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课程规划与时代相脱节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规划与时代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论课程设置缺乏新意,实际教学效果也欠佳。在目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理论课程的课时明显高于实践课程,即便如此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旧不理想[4]。对高校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得知,许多学生认为自身的体育理论功底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认为体育理论知识用处不大,没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然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运动员职业,更多的是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为提升自身吸收其他科学知识能力及技巧,学生更加需要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其次是课程规划没有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课程创新性不足,改革形式主义严重,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三、人才培养路径建议

(一)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改变,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维要紧随时代发展,需要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思维非常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新型人才培养思维的构建必须要先于人才培养策略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5]。为了准确掌握现代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标准,高校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性质与方向,对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开展回访工作,认真听取毕业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筛选和整合,提取其中有价值、意义的观点,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思维建设中去。在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及时修正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逐步形成较为灵活的人才培养思维。

(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规划

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必须要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6]。第一,高校必须要充分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这并不是要一味地增加理论课程的课时数,而是要求高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理论课程教学品质,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要根据时代特征开设全新课程,比如说现代社会健身教练、康复指导员等职业,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开展体育训练指导课程、康复保健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取学习内容,增加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第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第四,重视体育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强化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想确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进而实现各项改革中的新思维、新目标的有效落实[7]。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思想过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较为古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等问题,因此必须提升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教师具有运用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其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出更多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积极融入现代新思维、新模式,以实现体育专业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