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0-11-23 14:29浮翔张冰徐卫星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产学研新能源实训

文/浮翔 张冰 徐卫星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为重点,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仍是高校教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人才短缺对公司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增加和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1]。

教育部等七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2],将实践育人工作置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位置,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大实践教学指导力度,开创社会共同努力的局面。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得以切实付诸实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河南省人才需求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一)河南省人才需求情况

当今时代,技术革新和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河南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主导开发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河南省目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是河南省建设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动力来源。

通过人才培养将人才储备转化为河南省新的竞争力的重要方法是革新人才培养机制。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复杂。但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并没有及时应对市场需求。政府主导的、基于企业产业需求的“政产学研用”共同创新和教育机制,是实施中央人才战略和促进河南省地方人才构筑的必然选择。

(二)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总结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第一,教学内容相对于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落后。教学内容的实时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第二,实践教学背景和行业差异大。传统的新能源人才培养忽略了特定的行业背景,缺乏实践教学和行业需求交流;第三,缺少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许多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虽认真教学,但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缺乏实际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到教学中;第四,部分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方面积极性不强。部分新能源企业不想接受短期实习生,以免影响自身经济发展。即使进入企业的实习生,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实习和实践效果也不显著,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好;第五,实践分散,监督部门薄弱。在新能源企业中,设计安装公司较多,规模较小,所以学生实习单位的位置分散,学校无法完全掌握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无法保证实习的效果;第六,实习费用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必然需要开销,实训的教学费用比较紧张,导致学生的实习内容和时间被压缩。

二、“政产学研用”创新模式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不断总结创新,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政产学研用”多个维度,在高校教学方面探讨联合培养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可行性。

(一)政府牵头,探索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新模式

政府在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中具有宏观调控功能,在对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创造人才培养环境,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基本服务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有政府支持的项目,合作会很牢固。对于高校而言,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增加科学研究费用,掌握市场最新发展趋势,发现实际存在的科学研究问题并增加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因此,由政府带头,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密切配合,是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

(二)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双方发展难题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和研发支持等无形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竞争力。同时,也能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不落后于相关行业和技术水平,而且通过行业发展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专业教师来进入生产现场,补充实践知识,弥补教学短板,实现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4]。

(三)探索师生共同学习模式

不仅学生要加强实践学习,还包括高校教师。年轻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一个高校进入到另一个高校,没有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实践技能不足。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使教师在实践项目中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实践课程单一,验证实验过多,几乎没有创新性的课程。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动向,更新实验项目,增加资金,减小教学器具数量的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增加实习资金,扩大校外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同时在提高学生实习安全性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及时更新实习项目,激发学生在工厂实习的兴趣。

(四)把科研问题融入学校,实现高校推动经济发展的途径

根据传统思维方式,大学的功能是教育和科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还需具备新的功能,即促进经济发展[5]。为实现新的社会功能,需研究如何深化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的改革。与企业相比,大学的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科学研究资源和成果,可以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大学和研究机构密切结合,共同研究有价值的科研题目,从资金和平台的角度发挥企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综合以上课题,带到学校或教室,也是训练学生的方法。大学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效的结合,建立协调性创新实践教育机制,形成高效的创新系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五)探索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用”是实用化,是用户,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的最终目标。“加强实践应用,保持和市场需求一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是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研究院所和用人单位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首先,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也是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基本力量。因此,以“实用化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为方针,是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研究院所和高校合作机制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取得的成果及推广成效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根据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工作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派教师到科研院所进修访学和到企业实践锻炼。锻炼结束后,学院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让锻炼教师在企业学习到的产业前言及实践知识传授给所有教师。

(二)发展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019 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继续完善原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河南帝和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等本地新能源企业建立了全方面的合作关系,并签署了若干合作协议,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开创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窗口;开辟了新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本土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智力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输送了一批勤奋好学,踏实肯干的新鲜血液;为本省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新能源专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参加产业展会、走访实习企业,了解用户需求

高度关注市场需求态势的变化,积极接收用户需求及反馈的信息,及时归纳总结,并召集相关教师开会研讨,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研判,将这些信息与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每两年一大修的统一安排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的最终目的。选派教师参加新能源行业展会,积极与参展企业和用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领导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关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的实习情况,亲自到各个实习企业走访、看望实习学生,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跟踪收集用户反馈。

四、结语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等多创新主体的协作,把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企业需求等有机融合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也是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及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猜你喜欢
产学研新能源实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