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研究

2020-11-25 03:47陈红汤懿
大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分院校中职

陈红,汤懿

(百色职业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我国的产业振兴培养职业人才,还可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在2010年、2018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多次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五年制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发展现状

当前职业教育在朝向终身教育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方向改革,中职教育是终结教育的时代已然结束,只有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才能够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本质和根本,只有将二者之间的衔接落实到课程层面,才能够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从实质的、深入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职业教育阶段的难题。

五年一贯制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主要是针对20 世纪90年代末期的初中五年制大专生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既包含了初中的文化教育,也包含了高中的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一贯制的培养课程也采取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在内容上、方向上、专业上都实现了无缝隙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按照一个统一的目标来对人才进行职业化的管理,前期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结构,后期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周期比较长,很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倦怠感和疲惫感比较明显,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本质上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学生的年龄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因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体现出差异性,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中高职衔接不协调,这就造成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学校之间的横向合作较小,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接受能力较差,整体的课程设置也没有延续性的考虑,在未来需要逐渐改善。

二、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先进经验

国外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可以针对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构建连续的,统一的灵活的、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采取学分银行设置方法,可以对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开展互动式的认证,中高职采取学分银行存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一方面由国家确认与职业教育文凭相关的衔接模式;另一方面,由AQF(澳洲评审委员会)这个资格框架组织来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水平进行等级的认证,这两种认证方式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课程衔接方式一般采取培训集中营的方式来进行。这个集中营包含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国家的资格认定以及澳大利亚的行业认定技能的鉴定,从低到高逐渐延伸,可以兼顾各个层次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教育组织根据不同的需求安排对口的专门教育。

英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也采取这种类似的分层教育模式,制定不同类型的标准教学单元。以曼彻斯特为例,该地区建立了5000 个左右的标准教学单元,可以对中高职的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学。前三个层次的教学单元包含3000个标准教学课程。学生在前期可以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市场应对知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学单位已安排相应的教学组织,按照学生所学总单元的分数最高值和最低值,来选择职业证书的颁发。证书包含中职毕业证,高职毕业证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的职业证书对应着不同的厂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灵活的学习安排,整个课程进行时间约为三年到四年[1]。

美国的中高职职业衔接主要是依据《帕金森2006 生涯与技术教育修订案》,该法案当中明确规定,中高职学生接受职业生涯和技术的教育都要在国家允许的教育机构内进行,由财政部进行相关的拨款。中等和中等后教育要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既包含课程的衔接,也包含机构的衔接,还包含学习内容的衔接,既要避免衔接上面的重复,也要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顺畅进行,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育。在学生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之后,还要加强技术性的引导,例如阅读引导、数学基本引导等,为学生的更高水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中国特色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的方式

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的中高职衔接式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中国的中高职课程也要进行相应地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一)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合作

首先,在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上要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注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在内容上注意区分。例如某中职院校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本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在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拆分,根据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又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开来[2]。其次,在教学的设计上,要根据岗位的职责来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的内容。例如,某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就设置了很多横向的岗位培养方案,该院校计算机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是现代化的操作方式、设备维修与质检,质检人员主要是质量检测的相关仪器设备,制图员主要是通过CAD方法、BIM 方法来进行现代的制图和测量,工程测量员主要是通过红外线技术、射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来进行高精尖的现场测绘。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依据自己中职期间学习到的岗位职责进行精细化的深造,提高自己的岗位水平。学校也可以根据这种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原则,编制出更加细致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开展分组、分层、分阶段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精细化程度。

(二)优化课程模式

优化课程模式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中高职之间加强横向协作,注重课程的延续性和层级化,避免设置过多的类似科目和相同的岗位内容,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效果。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课程的模块进行优化,设置分门别类的教学模块,如在单一的模块当中嵌入其他的专业课程结构。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生可以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进行课程的旁听,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选择水平,按照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进行压缩式的课程学习,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避免出现学习资源浪费或者学生兴趣下降的问题[3]。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要开设基本相同的课程,例如建筑工程的测量要在中职院校课程基础之上进行,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就可以按照中职的成绩来跨过该门课程的休息,但是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要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方便学生进行内容上面的深化,按照几个统一的教学模块来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学。中职学习比较浅层的内容,升入高职之后再进行模块的深化学习。除此之外,在课程模式优化上,还需要中高职院校独立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保障职业教育的要求,可以贯彻中职和高职的全阶段,顺利地落实相关的课程衔接工作。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

(三)推行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的管理,可以让学校和学生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标准来完成自己的课程学习。第一,在学分制建设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考评的沟通方法来展现学校的育人标准,让学生可以通过学分的积累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政府或教育部门要按照一个统一的学分制定标准,对于中高职的课程设计进行统一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学历,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积累学分。第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中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学生颁布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护照,也就是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按照统一的管理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主观性的因素,影响学生的总体课程评价[4]。第三,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当中,要按照国家的资格体系打造一个全方面的学分积累目标,根据职业能力来对学生进行学分制的积累和培训,学校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要颁布一个实训大纲,让学生来积累自己的学分,成为职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区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例如外语、计算机以及各门专业课程,应该对应着不同的实训大纲,积累不同的学分,帮助学生进行灵活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课程全面、彻底、合理地接轨,有助于我国构建完善的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更加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要从学分制的构建,教学的统筹安排以及学校之间的横向合作入手,挖掘我国的特色,构建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学分院校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