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视域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探
——以《认识负数》教学为例

2020-11-25 06:52刘双双
小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负数探究思维

⦿刘双双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思考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思考力是关键的学习力。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思考意识与思维能力,使学生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他们的思想观念滞后,目光短浅,教法陈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过分重视知识教学,忽视数学思维培养,束缚学生思维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师应以长远眼光,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蕴育思维潜能,奠定持续学习基石。我在数学教学中着力思维培养,基于思维视域开展教学活动。现以《认识负数》教学为例,谈谈指向思维培养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熏染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涉及到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氛围是如同一种无形的天然屏障,是有效课堂的保障,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心理安全、情感愉悦、活动自由、思维灵动,因此,我们首要营造良好氛围,熏染思维气氛,为学生的思维保驾护航。

自由、快乐、和谐是良好氛围的标志,它来自于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的教学情境,友好的交往互动,自由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尊重和依靠学生,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创建平等的对话意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想乐思。教师应少一点禁锢,多一点放手,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实践。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我通过游戏开场,和学生玩了一个“正反口令”游戏,我说“坐下”,学生“起立”,我喊“摸左耳”,学生“摸右耳”,“同学们的反应可真敏捷!”我的赞赏令学生心花怒放。欢快有趣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放松了心情,同时又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给学生的思维以点染,向学生悄然暗示了“相反意义”,为“正负数”的认识埋下伏笔。

二、设置悬疑问题,引燃思维

“思维世界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永远具有猎奇的心理,思维正是在好奇中产生,在对惊奇的解决中发展。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正是问题驱使学生思考。无问不成课,问题驱动法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首选教学策略,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问题的好坏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优质的问题具有悬疑性、启迪性,不仅富有一定的悬念,能够诱发学生惊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且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启发学生思考,引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组成语:“翻来覆去、扬长避短、瞻前顾后、声东击西”,在学生齐声朗读了这组成语后,我问道:“谁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一个成语中都含有正反词语。”小敏第一个举手回答。“你的观察力真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玄妙!”我边表扬小敏边说:“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也与正反有关,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数学中会有什么内容与正反有联系呢?”学生的心中充满着好奇,在学生思索无果后,我出示了课题。我设计的问题简单而不简约,不仅迎合了学生心理,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如同一枚灵动的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平静的思维湖面泛起一朵朵浪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驱动着学生思考,将他们引入探究主题,使他们卷入学习活动。

三、丰富探究活动,助推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形成源于学生的有意义建构,而不能靠教师的讲授灌输。因此,依靠学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原则,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当家作主,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探究活动应坚持做思结合理念,以思维活动为重点,以动脑思为前提,以动手做为辅佐,让学生在做中思,实现知行的统一。

探究是数学课堂的中心活动,也是学生思维的载体,思考伴随整个探究过程。数学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如观察、猜想、比较、实验、操作等,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研讨等活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获取结论。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思维培养为指向,选择适合而有效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架起思维的桥梁,为他们的思维推波助澜。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中,我设计了“温度计上的负数”、“海拔高度中的负数”两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学生借助观察、操作,通过沟通联系,在感性活动的支持下,理解并抽象出“负数”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思悟,拓宽思维

歌德说过:“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动脑思考应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思维有浅层思维与深层思维之分,深层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睿智的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聪明的教师擅长培养和拓宽学生思考维度,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少唠叨,让学生多思考,腾出时间给学生安静地思考,冷静地思悟。我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安排拓展延伸环节,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思悟,进入思维的深水区,提高思维的境界。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中,在归纳总结了“负数”概念后,我开展拓展教学,助力学生深化认识。我设计了“股市升跌”、“房价涨跌”等当前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现象深入思考分析。在讨论交流环节,我很少讲话,让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思维轨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激励他们思维交锋,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使学生对正负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立足小学数学课堂,营造思考氛围,丰富思维活动,拓宽思考维度,为学生的思考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负数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