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

2020-11-25 06:52钟天凤
小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白意识文本

⦿钟天凤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如何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阅读文本为例,教师在分析和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要寻找恰当的突破口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倡学生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学生应对文本进行大胆的个性解读,这是生命意识的体现。当前语文教育,正因为缺少人性的滋润而逐渐地生硬,逐渐消逝了应有的温情。面对当前生命异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

(一)体验生命 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教师应抓住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引导他们在无数或习以为常、或难得一见的生命动态中感受各种生命有声有色的勃发;抓住每一个事件,让学生尝到生命的酸甜苦辣,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二)生命意识的培养 要更好的实现“生命”主题教育的渗透,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其中的“诗仙”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却仍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感悟,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古诗中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同时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极情绪来告诉学生,我们面对沉重的打击时,可以让自然的景致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战斗”的勇气,回复平和的生活心态。以此来完成一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习古人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生命的坚韧。

二、加强习作教学,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借着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我们无疑应该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于写作教学中,重构“生命化”的写作教学。那么何谓“生命化”的写作教学?具体地说,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应该是用他们最鲜活、最富于激情和个性的生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观念等的一种活动。因此,保证写作教学“生命化”的第一要务是教师必须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过去写作教学中对文章形式、章法、技巧等的过分要求和训练,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生活和看法,并逐渐使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出的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三、结合现实生活,延伸生命价值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才能追求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体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关注和思索的问题。教师除了在课内挖掘生命教育的教材,课外通过广泛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外,还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拓展生命的宽度、锻造生命的厚度、发掘生命的深度,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延伸他们的生命价值。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

猜你喜欢
李白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