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2020-11-25 06:52张爱华
小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育文本素养

⦿张爱华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应当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当然,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不是单纯的德育说教,而是要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未能主动开展德育渗透教育,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营造有效情境,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从中得到德育的渗透教育,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开展教学时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以吸引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在创设情境时,语文教师需要以文本为基础,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以让创设的情境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时,为营造更真实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小兴安岭的风光物产图片,学生们在观看图片后很容易被美好的风光吸引,注意力能得到有效集中,有效代入情境,产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由此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我国的大好河山产生油然的自豪与热爱情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创设教学情境时,语文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情境创设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或与学生进行互动等,以达到最优效果。

二、调动学生情绪,以阅读教学升华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饱含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与情感感染作用,也具有天然的德育渗透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文本的这一属性,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更好地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得到情感的升华,由此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开展《猎人海力布》的文本教学时,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泛读,大概了解文意,扫清文字的困难,再进行细细的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文本。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中要充满感情,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更好地体会海力布的精神,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升华,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德育渗透教学的成效。

语文教师需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阅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选择比较适当的阅读方法,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育素养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还需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参与,潜移默化地得到德育素养的提高,真正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机。确立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与关注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适当的主题,以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中秋节来临前,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收集中秋相关的民间故事与诗词、制作中秋感恩贺卡、与父母进行中秋赏月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还需要做好活动的策划与设计,除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内容、活动的程序、活动的方法、活动的场所等都需要教师提前进行设计。

总的来说,德育渗透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渗透教学,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尽情绽放,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德育渗透的意识,主动开展德育渗透教育,创新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如营造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来升华学生情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等来提高德育渗透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德育文本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