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 促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20-11-26 16:29徐俊海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动手深度学习情境

徐俊海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253)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假交流、走形式”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真正展开,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还基本停留在表象阶段。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从学习条件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真经历、真探究,从教学方式出发,引导学生深探究、真操作。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一、联系生活,创设“真”情境

小学数学主要接触到的是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对于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还没有过多涉及。因此,养成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而联系生活创设“真”情境,让学生在真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在“元、角、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让学生掌握“十进制”数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中的等量关系。例如,教师可给出所需购买的物品与价格,让学生进行购买,看谁的付钱方式多。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出购买的例子。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举出许多购买文具的例子:买1 支铅笔2 角5 分,可付给1 个2 角的,1 个5 分的;买1 支钢笔5 元,可付给1 个5 元的;买1 个练习本4 角,可付给2 个2 角的,或2 个1 角的和1 个2角的。多种多样的举例,体现出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较易理解的现实生活问题,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二、给予时空,开展“真”探究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忽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不仅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知”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从生活中寻找角到理解角的过渡。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摸角”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认识到角有一个端点,有两条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感知到角的特征,并在相互交流、总结概括中得出角的定义,然后再去看教材中的定义,弥补个人在认知中所存在的不足,深刻认识到“角”的内涵。

基于“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是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体会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数学学习才真正发生。

三、动手操作,经历“真”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弱,数学思维还未能够完善到对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总结概括的程度。因此,教师可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例如,在“米、分米、厘米”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先感知“1 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形成初步认知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1 厘米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将许多1 厘米长的小棒进行拼接,这样就会形成一把“厘米尺”,连接处就是具体的数值,根据连接处的个数,便能判断出所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再将所拼接的厘米尺拼接,便能组成一把米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知到1 厘米、1 分米、1 米的具体长度,还能够对三者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明确的认知。

动手操作,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才能将学习和探究引向深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参与实践,解决“真”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探究数学问题,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例如,在“付整找零”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认为,在探究数值之间的关系时,最常用的方式是“四则运算”。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直接运算会很麻烦,如“,1 条运动裤113 元,1件T 恤衫59 元,买1 条运动裤和1 件T 恤衫,一共要花多少钱”,学生的列式是113+59,通过笔算得出的结果是172 元。然而在实际购买中,不方便笔算。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更加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将59 变成(60-1)与(50+9)两种形式,再与113 相加,这样很快就得出结果,即113+(60-1)=173-1=172,113+(50+9)=163+9=172。在进一步分析中,学生发现“付整找零”可以分为两种计算方式:一是个位数相加小于10 的,可以先减后加;二是个位数相加大于10 的,可以先加后减。这样,学生便对简便计算有了具体的感知,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很快计算出结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技巧,能让学生体会到技巧的实用性,并将这些“技巧”归结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视角,能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在“真”情境中分析问题,感知数学知识节点难点,在“真”经历中动手操作,发散数学思维。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才能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动手深度学习情境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护患情境会话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