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融合探究

2020-11-26 16:29陈丽华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生活化创设

陈丽华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龙信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100)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周边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创设以幼儿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人、事、物为出发点的区域活动,将社区教育资源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生活实践能力。

一、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区域游戏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周边资源非常丰富,能为幼儿活动提供空间。

(1)走出去——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区域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小区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对幼儿园附近的社区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并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与存档,完成社区资源库建设。然后按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对资源库进行分类,确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社区中的教育资源,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并把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有效地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春天,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花园踏青,让他们认识花草树木;春耕时节,教师可带领幼儿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教育他们热爱劳动。

(2)请进来——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活力的区域活动。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新生入园时,都会填写一张基本信息表,信息表有家长的详细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兴趣爱好和联系方式。教师要对家长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班级家长资源库,这样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想要的家长资源。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美食一条街”活动中,教师可请来厨艺精湛的家长参与活动,指导幼儿制作美食;在“童博馆”区域活动中,教师可请来在气象台工作的幼儿家长,为幼儿讲解气象知识。家长们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为区域活动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

二、优化教育资源,营造区域生活化氛围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创设区域环境,将区域活动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探索生活化区域活动,使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区里积极主动地游戏,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

(1)以幼儿为主,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区域游戏。区域环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空间。在规划创设中,教师除了要结合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外,还应从幼儿的水平和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第一,以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能激发幼儿探索欲的区域游戏。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标准,创设能拓展幼儿经验的区域游戏。

(2)以低结构为主,选择能激发兴趣的区域游戏材料。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隐含着许多教育内容,只要有选择地进行投放,就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旧毛线、易拉罐、纸箱、酒瓶、包装盒等。选取这些材料进行投放,是实现区域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将这些低结构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域,孩子们可以自由穿插、匹配、排序、开合,在摆弄玩耍中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3)以生活为依托,有效把握生活化区域指导策略。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在有秩序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一,自主合作并存,构建生活化区域。在生活化的活动区里,教师要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要把幼儿固定在某一区域。要鼓励和倡导各个区域的流动与串联,让幼儿自由地在各个区域流动,在不同的区域里表现出不同的身份,带来不一样的行动力。比如,美食店里的服务可以送餐到娃娃家,娃娃家里的人可以一起去美食店聚餐等。幼儿在整个活动时段里能按自己的意愿做喜欢的事情,忙碌而轻松地待客,专注而细致地操作。充分的选择空间和自由的活动方式,让孩子们保持着最大热情,更能激发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游戏。

第二,自立隐性规则,促进自我管理。在区域活动中,必须建立规则,如何制定规则,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在区域互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规则自己定。教师要在幼儿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加以适时、适度的引导,使幼儿制定的规则更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并以标志牌的形式出现在活动场所,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通过隐性规则的提醒,反复刺激与强化,规则就会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第三,教师适时介入,提高游戏水平。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行为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在介入时要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要以姐姐、妈妈等角色介入,以营造亲近之感。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在介入时要多用建议性的语言进行引导,要以朋友或同伴的角色介入,以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先观察了解幼儿,然后介入指导。教师只有仔细观察了解幼儿,才能更好地介入游戏。此外,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作标准要求幼儿,要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帮助,逐步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总之,充分挖掘周边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开展以幼儿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人、事、物为出发点的区域活动,并将社区教育资源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整合并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富有生活气息的区域游戏环境,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