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应用摭探

2020-11-26 16:29杨军年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内容教材

杨军年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研究型课程需要通过教师指导,引发、支持学生进行研究,完成学习任务。语文研究型课程内容丰富,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和教材出发,积极开发和应用研究型课程。

一、研究型课程的重要意义

(1)挖掘教材深度。新课改提倡灵活运用语文教材,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需要挖掘教材深度,开展研究型课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新的认知。

(2)提升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进行搜集、整合非常重要。研究型课程的应用,需要学生搜集大量信息,并根据学习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以提升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创新能力不强,思维固化。研究型课程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型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问题性。研究型课程以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问题是研究型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过程性。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放性。研究型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一是缺乏动力和兴趣。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研究型课程并不能提高考试成绩,缺乏动力和兴趣。二是自信心不足。学生缺少基本的研究经验,对研究型课程缺乏自信,担心自己学不好。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会认为研究型课程和自己无关,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可以学习。三是缺乏合作精神。研究型课程的应用,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具有合作精神。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导致一个组里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其余的学生“坐享其成”。四是缺少足够的信息。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研究”,学生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在当前研究型课程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主要是从互联网上获得。

(2)教师方面。一是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认为研究型课程不实用,对研究型课程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研究型课程的应用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没有转变角色。部分教师一直把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学生视为装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评价内容不全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优劣。应用研究型课程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评价方式单一。只有教师一个人的评价,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四、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应用

(1)以教材为载体设计研究型课程内容。研究型课程的应用,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首词时,教师可设计以下研究型课程:了解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写这首词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又如,在学习景物描写方法时,教师可以《春》《济南的冬天》《秋天》为例设计研究型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依据选择研究型课程模式。研究型课程的应用,需要教师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依据选择课程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张扬,情感丰富,教师要找到学生的情感倾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张扬学生个性。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深刻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在反复朗诵中能感受到诗歌的节奏,想象到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课下,学生还可以主动阅读《志摩的诗》《徐志摩与新月派》等诗集,积极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

(3)以深化阅读为目的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研究型课程的应用,要求教师以深化阅读为目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精神放松,思维会更加活跃。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阅读。首先,可以选择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的认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可以选择专题阅读,通过设置专题,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例如,教师可设置“中国古代诗词探微”这一专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专题,收集不同时期的古代诗词,以增强对中国古代诗词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完善研究型课程评价机制。研究型课程的应用,需要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评价。还要丰富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的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把好的学习方法记录下来,在教学中加以推广。

(5)引导家长参与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应用,需要家长的参与。教师除了在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教学外,还要将研究型课程延伸到课后。因此,需要引导家长参与研究型课程学习。这既能起到监督作用,又能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交流,以提高学习实效。

总之,应用研究型课程开展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研究型课程的应用。要以教材为载体设计研究型课程内容,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依据选择研究型课程模式,以深化阅读为目的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完善研究型课程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参与研究型课程,切实提高研究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研究型课程内容教材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