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活化策略 促进数学知识迁移

2020-11-26 16:29陈拴明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陈拴明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实验小学,甘肃 平凉 744603)

新课改要求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1.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数学课堂开放的一种趋势,让数学与生活对接,重视了实践活动的价值。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要作好教材与生活的对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其编排意图是让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从教材入手,找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结点,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特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事物,把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体会到学校的电动门就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将数学实践与知识获取相结合

数学知识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而生活化教学为实现思维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前提,运用生动形象化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学生活泼好动,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在课后安排这样的作业:家长陪同孩子去超市购物,在付款的时候,让孩子进行操作。这样,能实现知识的转化,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从而增强数学学习动力。

二、创设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深受教育者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1.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学习和研究生活化教学理论,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切实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作好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探讨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三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拍球比赛,然后引进平均数的概念。当有一个小组因为多了一个人而获胜时,教师发问:“同学们,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出平均数概念。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然理解和掌握。

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切忌过度创设。情境的创设还要紧扣教学目标,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重视生活化素材的课外拓展

陶行知所说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讲的就是生活与教学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实施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拓展生活化素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内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最优化问题”后,教师可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明白完成一件事怎样才能用时最短,效率最高,安排最合理。这类问题涉及统筹知识,教师要通过作业设置,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才能达到最优化。为此,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学生回家后,要帮助家长做家务。家务涉及的事情很多,怎样安排顺序才合理,需要认真考虑。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能学会对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能锻炼生活技能。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一切可能,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技术,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变得更加容易。第一,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数学原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图形的动态呈现,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并不那么难,从而克服了畏难心理。如几何图形的旋转变化、平移位移等,运用多媒体演示一目了然,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轻松。第二,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口头讲解,就会让学生不容易理解,还会产生畏难心理。而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能增加师生的有效互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创新数学活动方式

一是引导学生做好数学建模。新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建模思想,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结点,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提出假设并积极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完成建模。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分割月饼来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实践过程可以把具体的事物抽象为概念,完成由生活到数学知识的转化。

二是重视课外实践活动。一切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运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教师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树木棵数与间距的关系,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实现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