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2020-11-28 07:42章迪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

章迪

摘要: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贴近于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喜爱。但是舞台表演艺术目前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没有创新的艺术就如同没有根的花朵,不能长久的绽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艺术高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将创新这一概念融入到教学之中去。

关键词:舞台表演艺术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43-0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模式也跟着有了巨大的发展,舞台艺术表演渐渐走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成为人们闲暇时放松的一个选择。但是舞台表演艺术需要更多地进行创新,才能够保持自己的艺术魅力,获得更多人的喜爱。高校作为培养艺术表演人才的圣地,更是承担着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

一、舞台表演艺术的定义及作用

(一)概念定义

舞台表演艺术指的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舞台表演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戏剧、音乐、动作、舞蹈、木偶等形式、其中音乐舞台表演艺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能够单独成为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还渗透在其他舞台表演的过程当中。

具体而言音乐舞台艺术表演是表演者对音乐的再次创作和演绎,包括了对乐器的运用、歌曲的演唱以及指挥形式的再现等等。音乐艺术表演的目的是将音乐传递给听众,让听众产生音乐的审美,它实际上是音乐创作与音乐享受的中间环节,也是音乐创作人与听众之间交流的桥梁。

(二)舞台表演艺术的作用

舞台艺术表演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人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一直为了工作而奔波,闲暇时间的娱乐放松项目很少,大多数人都选择待在家里睡觉、打游戏或者追剧,这当然能够给闲暇时间增添乐趣,但日常生活也可以有更多的放松方式,比如观看舞台艺术表演,完美的舞台表演会让人身心都感到放松。

舞台艺术表演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衡量人的发展是否全面,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看这个人的物质生活是否丰富,还需要衡量他的精神生活是否富足。一场舞台艺术表演是声音、灯光与表演者的完美融合,它能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冲击,提升观赏者对美的认识,扩大美的范围。

从另一方面来讲,舞台艺术表演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检验自身专业素质是否达标的一个方法。一个作品的产生往往需要创作者不停地对它进行打磨和修改才能够呈现在大众面前。一个作品一旦呈现在舞台上,就要接受观赏者的批评与建议,作为创作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创作价值,或者找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找到与大众期待所不同的地方,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对时代偏好的敏感度,从而做出质量更加优良的作品。

(三)舞台表演艺术者要具备的能力

一是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缺乏的人积累就会匮乏,从而其的想象空间受到限制,进而扼杀创造源泉,無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只有在真实生活经历基础上创造出的作品才更有现实意义和活力,也才能使观众感同深受,相互之间产生共鸣,强化作品感染力。

二是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会给其创作起点带来决定性作用,也会影响其对舞台艺术的理解、想象及创造。因此这就必须要夯实文化基础,强化自身的文化底蕴。

三是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是舞台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前提,包含了人生观念、做人品德、艺术精神、审美情趣、涵养、风度仪表和适应能力等品质;同时也必须掌握美学、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创造力、感召力,尤其是对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意义重大。

二、舞台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培养困境与方式

(一)培养困境

舞台表演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变化它有了不同的时代风格,总体上来说舞台表演艺术是一直处于进步发展的,但是从短时间来看,又能发现舞台表演艺术缺乏创新力的问题。以音乐舞台表演艺术为例,很多音乐作品的风格相似,表达的主体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样,造成作品竞争力降低等问题。这种局面的出现与社会热点相关,但也与学院的教育相关。音乐教育近些年来一直留于已有的教育模式和既定的课本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学生的创新力也会下降。体现在当前授课过程中基本以大班模式为主,课堂上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且教师还依然在单一地传授知识,并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及实际需求,也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另外部分教师直接将考试作为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培养方式

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声音录制下来,并引导学生听取录制的内容,进而对自己的歌声做出客观评价,教师则适当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调节声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实施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最终学会积极思考,能够产生自己对音乐表演艺术的见解。

形象思维法。在舞台表演之中需要在丰富的联想下加强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对此教师应该要在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故事、录像等方式刺激其感官,进而给其情感、心理和行为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在最佳的情绪下进行有效想象,从而提升音乐表演的创造程度。

比较法。可以通过比较作品中的力度、音色和速度等,明确音乐产生的变化,进而发挥想象力。此外,要始终将艺术想象作为核心,进行处理和选择比较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比较作品内容,减少枯燥语言的应用,从而提升表演效果。

创作表现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能够帮助其巩固已学知识和表现手段,进一步发挥音乐想象力,实现音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最终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提升创造力。比如在音乐欣赏中,应该促使学生通过自身感受的音乐展现出音乐意境,并在表演的动作、力度和幅度下展现出来,从而提升创作自信和兴趣。

三、舞台表演艺术创造思维的培养方案

作为一名音乐学生,所要学的课程除一般高校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外,还要学习具体的专业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作品分析等课程,想要提高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思维,就要从这些课程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

乐理是一个音乐学子必备的基础知识,不懂得乐理就无法做出好的作品,没有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的作品就像是空中楼阁或无水之源,看起来非常的优秀,但经不住细细的考察。

乐理教学是一门偏向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音程、节奏节拍、谱子、音乐符号、和弦、调式以及它们之间内在关系等,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对音乐能有一个基础而深刻的认识。这些概念范畴都是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就相当于建筑中的地基,只有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这些基础的概念,才能够掌握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唱所要遵循的规律,才能够保证所呈现出的作品是符合音乐要求的过关作品。

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进行严格的把控,提升学生对音准的敏感度和识谱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才能提升自己在创作音乐时的乐感,消除音乐创作的不和谐之处。

(二)提升作品鉴赏能力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历经多年而不减它的魅力,而音乐鉴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好音乐并不仅仅是迎合市场。另外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到他们还没有具备的创作和演唱技巧,为今后自己的音乐表演提供思路。

(三)培养发散性思维

为了强化学生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之中应该要从培养发散性思维着手,让大家在日常表演实践中明确成功表演的途径,进而激发其对音乐表演的兴趣,积极转变思维,通过对多元化思维路径找到表演灵感,最终提升表演效果。就拿节拍来说,传统方式下教师基本都是通过拍掌等方式不断给学生传递节拍的相关内容,这种模式实际上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对此就要从培养发散性思维着手,不但要使用拍掌等传统方式,还可以使用跺脚、击打其它物品等方式让其找到节拍的魅力。当大家在明确音乐的趣味性时,自然会通过激昂的精神进行学习,最终实现相应的表演效果,给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强化夯实基础。

(四)培养开创性思维

前两个环节都是基础,是作为音乐人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俗话说创作始于模仿,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将前辈的闪光点与自身特点结合,说不定能找到创新的方向。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自由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对音乐进行探索。尤其是在进行和声教学与歌曲写作课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和声与歌曲写作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述,让学生明白和声与创作所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则,在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即兴的写出一段和旋并进行演奏,教师对学生所写出的和弦提出不和谐处的建议,剩下的部分不必多加干涉,要给学生自我改进的空间。同时由于音乐教学除基础公共课外,都以小班教学为主,学生并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创作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作品,让学生能对同年龄层次的同学掌握情况多一分了解,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从同龄人处找到能够与自己相结合的点,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举办舞台表演

一般而言,一个作品只有真正地被拿到大家的面前时,才能对创作者有一个更明显的指导作用。在学院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或者认为自己的创新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掌握并不是非常的牢固,而举办舞台表演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另外,比起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舞台表演的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对于创作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点,保持良好的兴趣,才能够对创新充满了动力。

(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上述的几点都是面向学生而言的,但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角色,那么创新对于教师来说也就十分的必要。

教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这一方面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忽视学生的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不同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同学的独特性来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创新打下一个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能够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动向,找到可以创新的方向,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累计下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给学生指引,让学生发现能够去创新的点,避免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现有的作品或固化自己的创作模式。

四、培养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培养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已有的艺术模式,艺术是要不停流动变化的,好的作品当然能够抵挡得住时间的流逝,但这并不代表艺术不需要创新,艺术总是时代的艺术,它是来源于生活的,要与生活中的大众发生关系,只有艺术不断地创新才能不被新产生的事物所代替,才能够永葆其生命力。

培养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拓展艺术的范围。艺术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它不仅仅要雅,也要俗。它要能够真正地走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就一定要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出发找寻创新点,这样的艺术才是有生命的艺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艺术,将艺术从神圣的高位上拉到了民间,提升人民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丰富了艺术本身的创作类型,拓展了艺术的流传范围。

五、结语

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承担着艺术教育的高校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创作不会停留在过去。

參考文献:

[1]周慧.浅谈艺术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02):167-170.

[2]意何.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8(01):131-135.

[3]卢燕秋.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神州,2017(10):31-31.

[4]郑喻耀宇.浅论如何培养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培养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