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

2020-11-28 07:52谢晓光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挫折大学生

谢晓光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刚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本文就大学生受挫的主要表现和如何正确的处理大学生遇挫的措施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 心理教育 策略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人生,挫折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免的,挫抓b理也是每个人都会產生的一种情绪。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适应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这就会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这种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了解大学生受挫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挫折感就会消失。

1.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表现

1.1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今的大学生跨人社会虽然综合素质优势比较明显,但社会阅历不足,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处理缺乏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易走向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久而久之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旦固定下来,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1.2 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

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人际交往愿望强烈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大学生交往经验和能力不足,极易产生认识偏差,形成人际交往的困惑,产生隔阂、冷漠等挫折心理。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友情和爱情,误把正常的异性交往当成恋爱而产生的尴尬等。

1.3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和学校都还可以,满怀希望的跨人社会,复杂的社会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单纯等。过高的追求导致失望增大,从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2.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对策

2.1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

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教育,并将挫折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修养内容列入德育课的教学计划中。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从人学开始就进行挫折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必要的挫折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创造应付挫折的情境,进行耐挫力的训练,通过外部条件来改变学生受挫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和影响,有意识的为受挫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创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2.2 教会学生正确的处事原则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人际关系如何,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人际关系,不要凭借第一印象就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凭光环效应来判断别人;要指导大学生加强个人修养学习。它包括能宽容他人的过失,不斤斤计较;与人交往时和蔼可亲,正直善良,尊重他人等。要教会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学会聆听的技巧、说话的声调、非语言交往技巧等。通过这些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感染力和协调能力,克服自悲等不良社交心理,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交往环境,在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中健康成长。

2.3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分析挫折的能力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很多挫折,在挫折面前,有的人消沉,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勇气;有的人变得更加强大,重新振作起来,变消极为积极。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很有必要。首先我们要在日常教育中教育大学生时时注意自理卫生,在挫折面前要理性和自信。随时做好受挫的准备,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要知难而上,凡是要向好的方面努力,从坏的方面打算,才能有备无患。其次,要仔细分析受挫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目标。最后要学会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必要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自己。

2.4 发挥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作用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要依附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首先,一个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太溺爱孩子,要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要提供孩子适当的空间锻炼自主和坚强的意志力,增强抗挫能力,同时家长可以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这对于解决抗挫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其次,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方式方法学习或者生活。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这个小集体中要相互尊重、理解。只有和睦的家庭,孩子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挫折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5 增强大学生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反映了一个人对挫折可以接受的程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体挫折心理的产生。增强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首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真正引起大学生强烈的挫折感,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急和冲突本身,还不如说是来自他们的认知以及所应对的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挫折源,对挫折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勇于实践。一个人只有经历生活的磨练,遇到挫折才不被轻易击倒。因此,积极乐观、宽容豁达、自强自立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条件之一。

2.6 降低受挫外因

外部环境因素是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挫折源,因此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减少使个体产生受挫的因素。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代,各种矛盾就会出现,大学生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社会就要拿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尽量做到公平,减少矛盾,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教育者来说,则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更新教育体制,是大学生学有所成,真正适应社会,正确的自我评判,从而把受挫的可能降到最低,用所学的知识最大化的为社会服务。

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心理带来的危害,还要帮助大学生掌握如何解决挫折问题,时常对他们进行挫折心理教育,让他们在挫折面前伤害最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敏,李万斌.浅谈大学生就业挫折与应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7):171-172.

[2]陈炎.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3]蒙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之探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挫折大学生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