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探究教学

2020-12-01 11:53刘玉静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实施步骤教学原则探究教学

刘玉静

摘要:探究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教学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某一数学问题着手,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用猜想、验证、讨论等具体方法层层深化,最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其中隐含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研究数学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实施步骤。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原则;实施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和升学指挥棒的影响,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病是:1.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識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学习,课堂上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个性的人,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2.教师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3.学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以探究学习为重点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然而在数学的课堂上,要使学生能探究性地学习,关键是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同时应掌握合理的实施步骤。

二、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探究教学应以问题作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串起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使探究教学能顺利进行,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考虑学生生活的环境,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障碍性。问题的障碍性即所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问题只有具有“障碍”,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同时问题的障碍要适中,尽量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拓展探究空间。

(二)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心理上自由,心态上放松,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放下知识传承者的架子,给学生创造平等、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探究的设计,到结论的得出、结果的交流等等,均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设法了解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解答。

(三)过程性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直接将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直接告知给学生,或者经过简单推导后,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只能死记公式定理,而不能灵活应用。探究性的学习与传统模式不同,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要求学生死记结论,而是重视结论的来龙去脉,重视结论的应用。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要像上“实验课”一样,让学生亲身观察、猜想、实验、比较、归纳、思考、推理和与伙伴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中也应遵循此原则。在讲授一些应用题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些更加联系生活的问题,尤其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春游时发生的租车问题;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分配问题等。

三、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一步骤,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因为问题既是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探究教学的主线,而问题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上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探究心态,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探讨、解决问题。

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一些策略。首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它对学生的学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牢固掌握新知识。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或可操作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第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要一开始没有做任何铺垫就抛给学生一个超出其认知结构或已有知识基础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探究就很难展开了,也很难探究出什么结果,要像剥蚕茧一样,层层递进。同时,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多方位的去探索。

(二)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每个学生的理解之间肯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则需教师在学生形成个人见解的基础上再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使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提倡合作交流,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小组学习、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宜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均衡学生的成绩、能力,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使其形成一种互补,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及时总结,多元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提升。在合作交流后,可由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研究的结果、策略方法等,同时总结研究获得的经验教训,探讨弥补的措施,通过鼓励性评价,保持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评价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及时,及时有效的评价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有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成长;三是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袅.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4.

[2]刘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徐彦辉.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实施步骤教学原则探究教学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
人才培养中的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