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 做一做——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0-12-03 12:54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手工美术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叶 青

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工具,按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平面或立体且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和劳动课的手工制作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依样画葫芦照做,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完成。

“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作”。也就是“想一想”和“做一做”。只要教师注重这两个环节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提高手工课堂教学效率。

一、“想一想”,创新思维的萌芽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思考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候展示的范作非常精彩,但学生的作品却并不尽如人意。关键在于教师展示的范作是现成的“鱼”而不是“渔”,我们有意或无意把教师的“想”代替了学生“想”,但创新却恰恰产生于“想”的过程中。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想一想”的方法。

“创新”是无法传授,但“创新”也是有迹可循的,“创新”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特别的思维角度、思维方法往往会产生特别的创意。比如“创意十二诀”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创意十二诀”即“加”“减”“扩”“缩”“变”“改” “联”“学”“代”“搬”“反”“定”概括了解决发明问题的12 条思路。特别是其中的“加”“减”“代”“搬”的思维方法对美术创意特别有效。

加一加。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会有什么结果?

减一减。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会怎么样呢?

代一代。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样东西吗?

搬一搬。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

比如在教学十二生肖的时候,要求学生用彩纸剪贴表现生肖动物。运用创意口诀将有助于学生设计出新颖的生肖造型。如“加”法的运用:教师出示一个圆,这个圆是动物的头,如果加上长耳朵就变成兔子,加上心形脸就变成猴子,加上羊角就变成小羊,加上尖尖嘴就变成小鸡……如“代”法的运用:圆形可以做动物的头,那么如果用半圆、方等其它图形代替圆,设计出来的生肖造型会更加生动。

“创意十二诀”不仅仅体现在造型的设计上,在手工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制作立体手工小羊的时候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思考:毛线可以制作羊毛、纽扣可以制作眼睛、纸筒可以制作身体。这时可以运用“代”法:把这些材料都用纸材料代替会怎样呢?这样的思维训练将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作品:纸卷起成圆筒状可以做羊的身体、纸卷紧成条状可以制作成羊角、纸剪成流苏状可以制作羊毛……

学会了创新的思维方法,还要结合课堂教学,抓住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把握范作赏析的时机,引导学生想一想

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其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感知要强些。比如《竹编》一课,课前教师动手制作范作、收集以前学生制作的纸编作品。范作的导入无疑让学生感到亲切。最重要的是通过范作赏析,初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尽管学生还不了解具体制作方法,但是能感受到作品的奇妙,体会到美术创作的天地很宽广,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范作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创新思维,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范作制作了螃蟹篮子,学生会联想到其它动物造型的篮子:熊猫篮、兔子篮……

(二)把握制作演示的时机,引导学生想一想

“示范讲解”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一般手工范作尺寸较小,学生很难看清楚实物。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微视频,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完整的过程演示,很容易就解决了制作技巧上的难点。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制作步骤进行创意想象。比如《竹编》一课,当播放到“平面的十字穿编变为立体的篮子”这个过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分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如篮子的底可以设计成方的,也可以设计成爱心形的;播放篮子收尾的步骤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构思,把篮子设计成小熊篮子,花朵篮子……

(三)把握作品赏析的时机,引导学生想一想

美术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更好地改进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论是成功作品还是不太成功的作品,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在成品的基础上再想一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一次,在课堂给学生介绍了利用吸管制作椅子,有个学生用吸管制作了一个靠背椅子,椅子做得有点摇晃。但比较特别的是椅子扶手的部位运用了吸管弯曲部位。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到了这个很有创意的细节,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制作成了躺椅、靠背椅。其关键部位也是采用了吸管的弯曲部位进行设计。

二、“做一做”,创新思维的实践

学生有了创新的思维,还要进行实践创作。再好的创意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很多时候想象中的效果和实际制作是有差异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把创新思维变成可视的创意手工作品,是“设计应用”的关键。 “做一做”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就决定了美术教学的成败。

(一)丰富的手工材料,是“做一做”的基础

课前准备对于美术课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是学生美术材料的准备,如果学生没有美术材料或材料准备不充分,再好的创意也是“镜花水月”。因此,美术课堂首先要解决材料的问题。材料准备充分了,美术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首先学生应准备好美术材料袋。“设计应用”美术材料的准备五花八门:剪刀、胶水、彩色纸、上色工具、废旧材料……这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材料,一类是特殊材料。在学期的开始,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美术材料袋,里面主要包括5 种工具:黑色勾线笔、上色工具(油画棒或者彩色水笔)、彩纸、剪刀、双面胶。要求学生每次上课带齐美术材料袋。至于一些使用特殊材料的课,每学期不会有很多课时,可以提前提醒学生。在习惯养成上,应特别注重对低年级学生的督促和鼓励。经过长期的鼓励和督促,低年级学生升入中高年级后,就可以较自觉地进行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还包括美术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细节入手,小到作画时如何执笔、如何整理工具、如何使用工具……比如:记号笔容易干,用好就要盖紧;传剪刀的时候,要求学生握着剪刀头传递剪刀,既是礼貌,也是安全;剪纸的时候,应先剪出大小合适的方块再进行修剪……

其次要培养学生收集废旧材料的意识和习惯。除了准备美术材料袋中的常规材料,其实生活中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以作为美术材料。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收集材料:各种纸盒、各种宣传彩页……然后把这些“垃圾”变成精美的美术作品:蛋壳贴画、图钉画、纸盒机器人、纸杯椅子…… 变废为宝的作品常常引来学生的赞叹。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乐于收集生活中的各类材料。每学期开始,可以发动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一些材料。比如:三年级《爬升玩具》一课,需要用纸卷制作。学期开始,就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卫生纸卷筒。收集来的材料可以分门别类整理,存放在美术教室,以备课堂所需。

(二)巧用材料,是“做一做”的关键

材料准备只是为上好课提供了可能。只有用好材料,才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让材料发挥最大的功用,还要巧妙运用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发挥材料优势,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根据手工材料和被表现物体的相似性进行联想。比如毛线和头发类似,乒乓球和娃娃头形状相似。可是,有时候学生准备的材料没有那么丰富,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其它可替代的制作材料。因为手工材料不是唯一的,同样的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没有毛线做头发,我们可以把纸裁成纸条来制作,没有乒乓球,我们可以把纸揉成团状……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制作出有趣的手工,有时候还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青铜时代》一课,作业要求学生用纸盒材料制作一个青铜鼎。书本范作是采用纸条或者餐巾纸卷条来制作鼎身的线状花纹。但是在尝试中我们发现,纸条在粘贴过程中容易松散,而且难以粘贴。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面胶是很好的代替材料,如果把双面胶直接卷成条形,“双面胶线条”不会松散,而且双面胶具有黏性,可以直接粘贴和造型。它比普通纸条、毛线等材料更好使用,更容易粘贴造型。用了这个新材料,学生制作起来得心应手,作业效果也非常漂亮。再如制作古代兵器、苗族银饰,作品都是银光闪闪的,有学生提议用易拉罐内壁。但是考虑到易拉罐具有一定危险性,而且比较硬难以裁剪。在一番思索后,我们想到可以用牛奶袋、月饼包装盒等材料,它们的表面都是亮闪闪的,而且非常容易裁剪制作。所以只要善于发现和尝试,巧用材料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作品”意识,“做一做”的创意呈现

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美术作业就是独特的艺术作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有些美术作业就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比如《棋牌乐-棋篇》作业采用8K 纸,很多学生精心设计并绘制了有趣的飞行棋棋盘。完成的作业就是一幅很棒的飞行棋,和买的飞行棋比也毫不逊色。

还有些美术作业属于练习性质。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这些作品单独看可能不起眼,但是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或者装裱,就会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如《中国龙》的课堂中,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了一条纸龙,多条纸龙组合起来就变成大型纸雕,成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种组合一般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作业展示环节,也可以运用在校园美术展览中。单个美术作品经过简单的重复和叠加,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却是成倍的。这样的展示形式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舞台,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愿望,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运用电脑软件制作出省时省力的电子画册作品。创意呈现的形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创意思维,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想一想”和“做一做”,我们的美术课堂肯定会呈现更多的精彩创意。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手工美术
美术篇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