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0-12-03 12:54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梁小洁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思想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梁小洁

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符合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推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顺应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堂教学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关切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议题,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各种现实问题积极进行研究、探讨、思辨,在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活动型课堂教学以活动为基础,强调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建立以平等开放、尊重宽容、关心互助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能够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得整个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这样在无形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或“一言堂”,过多地强调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型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民主性、交互性、思辨性等特点,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生活关切,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通过议题探讨、情境体验、模拟教学等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施活动型课堂教学的意愿不强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要比传统的常规课堂更复杂,条件要求更高,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教学理论素养,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实施活动型课堂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成绩提高并不明显。而在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将现成的需要记忆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样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既省时又省力。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活动型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却成倍增加,所以造成部分教师不愿意劳神费力,从而放弃活动型课堂。

(二)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的行为态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但在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存在“新瓶装旧酒”的情况,教师过分强调引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活动设计时对学情关注不够,忽视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没有创设必要的条件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对活动型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功利化倾向严重,学生只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不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主动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活动型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思政教师表示自己实施活动型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应付类似于“公开课”等教学任务或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很多活动型课堂教学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形式主义严重。尤其在一些“示范课”或“公开课”中,课堂完全沦为 “表演”的舞台,教师把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方案及答案提前安排到个人,让学生在课前多次彩排,整个课堂看上去如行云流水,“教师用力引导,学生卖力表演”。这样的活动型课堂教师和学生只是在“作秀”,既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又缺乏真正的课堂生成,学生只感觉上了一堂“假课”,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收获甚微。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因此,要想有效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部分思政教师认为开展活动型课堂教学费时费力,从思想上抵触这种课堂模式。因此,要想在高中思政课中顺利推行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标准,多研读有关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专著和文章,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为自己转变教学观念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相关专家来校进行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也可以主动派教师去活动型课堂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学习、交流,让教师们接触更多关于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充分领会到活动型课堂教学在思政课中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

其次,提高教学能力。“课堂是实践活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应该从课堂开始”。一方面,教师要敢于开放自己的课堂,积极开设公开课和示范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走进别人的课堂。通过现场听课或者观看“名师专家”的课堂教学实录,借鉴他人经验,吸取他人长处,为我所用,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再次,加强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活动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呈现等,这些都需要思政教师去不断地反思、总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立新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和理论素养,促进活动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关系到活动型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首先,要了解学情。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因此,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使课堂活动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型课堂中,努力打造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高效活动型课堂。

其次,要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在活动型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要用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享受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

再次,要激励学生。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但实际情况是优等生参与的多,而中等生和学困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机会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导致“优等生积极参与,中等生不愿参与,学困生不能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在全班树立“参与无错”的课堂氛围,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勇敢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参与活动带来的成功与乐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完善活动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素养不素养,关键在评价”,现有的评价模式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因此,强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得不到广泛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活动型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从改变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入手。

首先,改革高考选拔机制。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评价左右着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方式。“如果高考选拔的测试评价标准依旧注重知识,漠视能力,无视素养”,那么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开展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发挥高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尤其是在高考命题方面,增加有关活动题材的内容,加大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核,形成基于能力与素养的新的高考选拔机制。

其次,改进教师评价标准。在我国现阶段,对高中教师业务水平进行考核的最重要依据仍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无形之中会促使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这样,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自然会得到教师们的关注。

再次,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学生的各种表现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评价的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活动,自然要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依据。一方面,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的活动次数越多,我们就有越多的依据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判断。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采用发展性评价,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推动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完善。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思想与“剑”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