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期待成为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主旋律

2020-12-03 12:54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潘乙平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细品赵国大熊猫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潘乙平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倡阅读教学应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性的,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阅读空间,创设阅读期待的好时机。如何奏响阅读期待这个主旋律呢?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生成问题,带着期待与文本见面

小学生天生好奇多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疑问开启学生期待的心理,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才会在阅读文本时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个性想法,如:一年级的学生是这样质疑《大熊猫》的。

生:我对大熊猫长什么样很感兴趣?我想知道大熊猫的宝宝是长什么样子?我想知道大熊猫长大后爱做什么事情?我想知道大熊猫为什么就爱吃竹子,不像小白兔一样爱吃萝卜?我想知道大熊猫住在怎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看来大家对学习“大熊猫”很有兴趣,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问题走进原始森林去和可爱的大熊猫见见面,问问话!

如此看来,教师应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当问题是在学生主体的体验下生成的,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一样,当他们带着对自己问题的期待走进文本,找到各自所需要的答案,学习质量就会高。

二、细品言语,携着期待与文本对话

只有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或思想,从而使精神得到熏陶、心灵受到净化,才会达到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样的文本,细品句子之后,都会发现虽是一个“挖”字,却是作者的独具匠心。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很有收获,但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在父亲可能会用哪些动作来挖掘寻找儿子?

生:我个人认为,父亲这么爱他儿子,他一定会拼命地刨土;地震使很多建筑物都倒塌了,父亲要清理石头和杂物;那么多的东西压下来,父亲要搬走寻找儿子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课文用了哪个字写?

生齐答:挖。

师:同学们能读懂作者的心吗?

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父亲一直用双手“挖”,他一直挖,他拼命挖,他坚信他的儿子一定不会有事,因为他们永远是在一起。

师:说得好,定格在一个“挖”字,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孩子父亲的坚持,也看到了父亲的伟大形象。这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挖”字。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一句句充满灵性的句子,只有在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充分对话中,细品言语,让学生携着阅读期待与文本对话,才能达到个性化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多元解读,乘着期待与文本升华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文本有如一座景区的风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只有对文本掌握扎实后,才能达到深度解读的效果。陈老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篇富有历史性的课文,现在你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你们对将相二人的评价吗?”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带着各自的期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言。

生1:如果我是赵王,我一定会这样说:“能遇到这样两位处处为赵国的社稷安危着想,又满腹诗书有才华的贤才,对我来说,真是三生有幸,如今的赵国前景可嘉!”

生2:赵国的百姓听了“将相和”的故事后,都会觉得很幸福,也许会说:“我们赵国有了这两位文武官,咱们以后有幸福安定的日子过啦!”

生3:赵王拥有这两位贤才,秦王一定十分羡慕。秦王还会想:“如果我也能拥有这样两个以大局为重的左膀右臂,哈哈哈,那真是如虎添翼啊,可惜没有!”

这样,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及训练创造性的想象说话,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及人物的理解,真正把握了课文的内涵,乘着心中的期待让自己的思想飞翔、个性舒张。

总之,语文学科富有较强的人文性,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表述需要教者去唤醒,让学生对文本的真情实感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充满对文本内容的期待,急于产生探究的心理,并主动阅读,那么,带着这份期待,学生乐于走进文本,成为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主旋律,享受阅读文本带来的幸福,走进放飞心灵的精神圣殿。

猜你喜欢
细品赵国大熊猫
把你戴在胸前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我们都爱大熊猫
希望在肩上
你品,你细品
当意式浪漫偶遇三色激光 细品SIM2 DOMINO DTV自然色彩
寻找大熊猫
我一直在赵国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