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2020-12-03 12:54福建省大田县城东小学郑上卿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条理性禾苗逆向

福建省大田县城东小学 郑上卿

语文是思维的表达工具,是思维活动的外在现实。低段小学语文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让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有助于低段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一、基础练习,训练定向思维

1.紧扣细节,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从课文细节处入手,善于“见微知著”,促使学生在“显微”过程中,达到训练思维准确性的目的。如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中,通过课件出示原文:“小公鸡( )跟在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小鸭子( )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学生把原文“偷偷地”“飞快地”与“轻轻地”“用力地”两组词语替换填空,并说出两组词语之间在句中的差异,感受课文措词造句的准确性。

2.填空补白,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想象来完成相应的填空练习,训练和展示学生语文思维的条理性。如课文《夜色》教学中,抓住课文两个小节后面的省略号,设计提问:“‘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我在夜晚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意境发挥联想填补空白,对文本进行富有条理性的再创造。

3.感同身受,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图文结合、充分阅读文本,感悟课文中的角色情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课文《雪孩子》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观察书本插图,让学生直接感知小白兔与雪孩子间发生的故事。同时,创设情境提问:“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再次见到小白兔,雪孩子会说什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用心领会文章情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挖掘教材,训练逆向思维

1.抓关键,培养逆向思维的活性

通过课文重点句、段的比较、分析、综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逆向思维训练,着力寻找另外一种可能和内在联系。如课文《一分钟》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由于多睡一分钟,引起了迟到20 分钟的后果。最后,将课文的结尾“元元非常后悔……”,改成“元元非常高兴……”让学生们说说第二天的元元会怎么做?试编另一个不同的故事。

2.抓关联,引导逆向思维的灵性

通过引导分析重点词句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灵性。如课文《动物儿歌》教学中,设计“我是小诗人”环节,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出示许多其它常见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当一名小诗人结合各种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尝试仿编儿歌,感受儿歌创作的快乐,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创作灵性。

3.抓讨论,激发逆向思维的能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矛盾之处,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使枯燥的文本教学焕发新机。如课文《大还是小》教学中,设计问题:“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这样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知成长。

三、拓展积累,训练发散性思维

1.课外延伸,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通过课外广泛收集学习资料,进行课外阅读、观察、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课文《小壁虎结尾巴》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来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小壁虎尾巴会再生的现象。同时,把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了解在神奇的自然界里还有章鱼、海参、螃蟹等生物也有神奇的再生功能。这样把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综合训练,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把发散性思维训练综合于文本教学中,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课文《揠苗助长》教学中,设计“农夫与禾苗对话”情境:由老师扮演农夫,学生扮演禾苗。师问:“同学们,我现在是农夫,你们是小禾苗。你们想对农夫说什么?”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要遵循禾苗生长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师又问:“像揠苗助长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通过这样的问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语文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综合学习素质的体现。低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主体。因此,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紧密依托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样、形象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激发低段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动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条理性禾苗逆向
逆向而行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逆向思维天地宽
写文章要有条理
禾苗上的露珠
大学数学课堂:老师可以做得更好
三“三”两“两”通“航天”
学会做事
有趣的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