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助推器

2020-12-03 12:54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中心学校危劲松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鲜蔬菜活动

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中心学校 危劲松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而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急需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其教学,促其发展。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学生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其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课程开展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中往往使用形象思维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活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缩短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蔬菜保鲜揭秘》一课中,教师首先准备一些新鲜蔬菜和不新鲜的蔬菜让学生进行挑选,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新鲜的蔬菜,那么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大家不选择那些不新鲜的蔬菜呢?”学生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后,教师便引导学生去寻找蔬菜保鲜的办法,让学生将自己挑选的蔬菜进行保鲜处理,三天之后来对比蔬菜保鲜的效果,最后教师总结蔬菜保鲜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蔬菜保鲜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但是很少会有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蔬菜保鲜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回归生活和社会是新课标中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巧妙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体验的课程,但是若仅仅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使活动范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而且还影响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效性,难以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感悟生活。例如:在《社区环境考察》一课中,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回忆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那么学生的感悟肯定不够深刻,无法激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社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实生活中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总结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去考察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比如草坪被践踏、河水被污染、垃圾未及时清理等,让真实的现状冲击学生的感官,深化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最后,教师让学生拟定一份整改方案,寻找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日益重视,人们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都是紧扣课本和考点,导致小学中涌现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紧扣社会热点,重视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一课中,学生通过实践调查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对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塑料袋的调查。塑料袋的危害作为社会焦点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国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依然很多,而且塑料袋仍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入白色污染的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调查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从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回报社会。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小学阶段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迎合了现代小学基础教育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而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宗旨,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热点,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从而落实以趣促学,深化学生感受,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保鲜蔬菜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樱桃保鲜掌握技巧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