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0-12-03 12:54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西小学林剑晖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路程例题三角形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西小学 林剑晖

数学阅读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数学解题的手段。主要通过对数学名词、数学符号、数学图像的阅读理解,来实现数学的名词、符号、图像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文字的感悟进行相互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的阅读区别于一般单纯的文字阅读,并加以形成规范性的指导,紧扣数学阅读中的符号化、逻辑化和严谨性、抽象性的特质,深入细微地去辅助学生阅读理解题目中复杂的名词、符号以及图像组合,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性较强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能力。

一、构建兴趣情境,助力阅读感悟

小学生面对数学阅读材料时,由于数学知识以严谨的公式和定理为主要内容,在较为特殊抽象化且专业性较强的情况下,容易较难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从而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或是产生学习抗拒心理,无法形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只有创设符合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教学情境,使用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数学阅读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时,教学重点看似是“路程问题”,其实它只是作为引导,切勿喧宾夺主,应避免讲得过深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重点是要引出相关的乘法口算题。教师在例题教学时,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玩一个听声辨物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接着引导学生来谈谈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的速度感受,在互动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总结出知识内涵:速度×时间=路程。通过这样兴趣激发的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切入到后面的例题阅读中去,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乘法关系,将晦涩难懂的数学关系,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背景的有趣情境中来获取,不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阅读感悟能力。

二、设计指导提纲,掌握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中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但灌输性地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指导,会让学生习惯于机械地模仿硬套进行解题,当出现全新阅读对象时,容易对其中的数学名词、符号、图像的内涵解读产生误差,无法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数学知识学习,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制定较为完整的一套指导阅读提纲,并能够注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性和引导性,通过由浅至深地传递学习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导读,以掌握基本阅读材料整理分析技能,理解阅读材料主体框架和含义,最终形成解题思路。

例如:深入到《口算乘法》例题教学中,在阅读提纲设计上,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可以细化出:细读例题—深读问题—思考讨论—明确算理—比较异同—反馈练习的提纲流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一的材料内容时,去联想前期情境教学中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阅读材料含义到底要让大家知道什么?要求的内容是什么?其次,再来引导学生深入读问题,让学生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16 千米/小时,时间是3 小时,问题的重点是求路程。接着,激发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来得出求路程的解题思路应该是:16×3=(千米)。随后,转入到课程的关键教学点,思考讨论口算16×3=?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自己的算理,推算出口算结果,教师总结好大家的推理后,可以将它们板书出来:3 个10 是30,3 个6是18,30 加上18 等于48。所以3 个16 是48。紧接着,进入到比较异同的环节中,13×3 和16×3 的联系和区别,验证得出最佳的口算过程,同样的地方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区别是16×3 个位相乘满10。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做一做”栏目的口算乘法习题,加强运用数学阅读提纲导读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提纲导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关键信息,让学生边阅读边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三、转化抽象知识,学会自主阅读

随着数学阅读指导的深入,当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基本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各类基本内涵以后,能够把抽象化的数学阅读材料,实现数学语言和通俗理解的转化,能够较准确把握数学阅读对象的内涵。也就是学生脱离依赖,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大胆地猜想和质疑问题,在实践验证中,构建出真正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三角形面积》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可以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还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强化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首先,通过板书的方式,展现出数学阅读问题:请学生来大胆地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数学知识,去理解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转化内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提前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材料进行拼接探索,要求能够把三角形转换成已学过的图形。最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并通过归纳交流来验证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终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不难看出,只有在这样的数学阅读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验证问题,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处理疑问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阅读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疑难问题,充分认识数学阅读中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之处,在查漏补缺中将数学知识变为常识,初步掌握其内涵,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真正小主人。

总之,数学阅读基于理解数学知识和定义,数学阅读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内容,只有合理地设计数学阅读,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因此,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善于将数学阅读渗入到数学课堂中,也要创设符合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教学情境,运用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去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另外,要科学合理化地制定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导读,掌握基本阅读材料整理分析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大胆地猜想和质疑问题,在数学阅读的实践验证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使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数学领域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出真正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路程例题三角形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咬文嚼字,一题多解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画一画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