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12-03 12:54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汪美琴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周长数学知识探究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汪美琴

由于数学既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又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数学学习,基于新课标指导下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数学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为开展高效率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引导,并提出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三年级教学中应用问题成因分析

由于当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目前在数学探索中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科学的帮扶和指点,并且应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能力,通过对新技术进行科学的创新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数学知识深层次当中的意义能够体现到信息技术当中,从而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较好理解的数学知识,从而优化课程教学的体系。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优化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结构,通过利用情境教学进行教学的拓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的完善,教师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进一步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拓展和思考。教师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应用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教学的提升。教师通过结合生活来进行教育的引导,逐步地进入到情境当中,探究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帮助学生在体会中获得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教学的结构,通过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感悟热情,教师通过实际性的教学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情境探究积极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

例如:教师在小学三年级实验小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教学的结构和内容,提升学生的情境创新意识。帮助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切实学习需求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相关知识。教师要询问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对于信息技术进行及时性的掌握和探索,通过培养学生动态化的知识感悟能力,来提高学生对于周长的掌握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进行灵活性的掌握和探究。教师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当中,逐步地创新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比,建设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将问题情境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知识点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生活探究热情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指导和帮助,优化课程教学的策略,在实际性的概念引导中强化学生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投入热情来丰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求积极性。教师要做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基础概念的掌握能力,通过一定的法则和引导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整理能力。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利用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活动与数学知识的必要联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公式”这一节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试听课,向学生展示:“同学们应该用几根三厘米长和5 厘米长的小棒搭成一个长方形呢,为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周长的求法与算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从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观看的龟兔赛跑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如果兔子输了比赛后不服气,约乌龟再比赛一次,而兔子选择了一个圆形的赛道,请问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定的圆周长计算规律,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优化课程教学的结构,提升学生数学投入热情。

(三)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讨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只能够机械式地练习此种灌输式方法,难以进行师生互动,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限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巧妙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引导。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结合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探究,丰富学生学习视角,增强学生的理解以及探究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索,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认识》这节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两个角,先展示出两个大小相差十分明显的角学生能够用肉眼辨别,在此基础上呈现出两个大小接近的角,引导学生比较。有的学生猜测这个角大,有的学生猜测是另一个角大。学生经过一番争辩之后,没有下定论,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的方式进行重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此种动态展示效果更加直观且操作便捷,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合理交谈,教师则发挥自身的引导以及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指导,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潜移默化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有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有效改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学习思考。

猜你喜欢
周长数学知识探究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