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法中教师该如何提问

2020-12-03 12:54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钟雪松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知辅助核心

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 钟雪松

在问题驱动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思维空前活跃,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一、教师要善于提炼核心问题

在贯穿课堂的众多问题中,能够作为课堂主线、直指事物本质的、最具思维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称为“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中那些繁琐的、零散的、肤浅的、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而言,它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也有限。确立了“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才有了抓手,学生的思维才有了聚焦点,课堂教学才能省时又高效。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提炼核心问题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炼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呢?

(一)在研读教材中确立核心问题

我们的教材,是编者们根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可以说,它是无数有思想、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专家多年呕心沥血之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我们不仅要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本单元、本学期、本套教材,而且还要“溯本求源”地比读教材,即横向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新旧教材,纵向解读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教材,并沉下心来真正感悟编者意图,才有可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提炼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既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教材旨在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猜书,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备课时我确定了两个核心问题:

(1)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2)为什么要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最核心问题”,面向全体,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交流。这是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文字记录法,连线法,列表法应运而生,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培养,汇报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思考、有序表达的能力得以提高。第二个问题则是梳理思考过程,把刚才直观记录的过程抽象化,让学生从中内化简单逻辑推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思维训练的层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两个核心问题直指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的探索与建构。

(二)在学生提问中整合核心问题

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我们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新知之前,先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再从孩子提的问题中整合出核心问题,引导孩子共同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而且因为是从孩子们自己提的问题中整合出来的核心问题,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也更高。

四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学前,我先让学生讲讲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1)年、月、日是怎么出现的?

(2)谁发明了年、月、日?

(3)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一年有几个月?

(5)一年有几天?

(6)每年天数一样吗?

(7)一个月有几天?

(8)每个月天数一样吗?

(9)学了“年、月、日”的知识有什么用?

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是孩子满满的求知欲,但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有的问题重复,有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筛选、整合,确立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经过取舍整合,我提炼出三个问题供学生探究: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个月有几天?

(3)一年有几天?

这三个核心问题直指本课教学重点,学生带着这三个核心问题去观察手中的年历卡,完成学习单,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共同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迪,最终澄清辩明,总结出大、小月、特殊月,认识了平年、闰年等,品尝到探索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而且课堂教学线条清晰,主次分明。

当然,要从学生的提问中整合出核心问题,不是靠教师现场的“灵机一动”。教师一定是在课前充分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后,胸有成竹了,走进课堂时才能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匠心取舍,有机整合,然后提炼出核心问题。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辅助问题

一节课光有核心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在核心问题呈现之前和之后,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一些辅助问题。核心问题之前的辅助问题,是为了给核心问题的呈现作铺垫,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对核心问题的探究状态。核心问题之后的辅助问题,是为了新知的深化、拓展和延伸。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相辅相成,共同驱动教学进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数学广角——推理》一课,在“猜书”之前,教师还安排了一个“猜球”活动,并设计了四个辅助问题:

(1)老师的盒子里有两个球,现在老师从中拿出一个,猜一猜:这是什么颜色的球?

(2)提示:这两个球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黄的。再猜: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3)再提示:我手上的球不是红色的。再猜。

(4)对于刚才的猜球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有趣的猜球游戏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四个辅助问题,让学生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为接下来核心问题的探究做好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再如:《年、月、日》一课,在探究三个核心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年有几天?)时,还要适时追问两个辅助问题:

第一,怎样记住大月与小月?

第二,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这两个问题直指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师生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中,形象的拳头记忆法,琅琅上口的歌诀记忆法,加上轻松的游戏活动,第一个难点在愉悦的氛围中被突破了。接着学生又通过计算全年天数,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区别,进而引发探究闰年规律的欲望,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闰年出现的规律,从而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突破了第二个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知道的?”这类辅助问题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优生的回答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让发生错误的同学错误原因被及时发现,从而及时得到纠正。

还有一类反思型辅助问题也很重要:“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这类辅助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回顾过程与方法,对新知的巩固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作用重大,不可忽视。

三、结语

在问题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提问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优化提问,是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灵魂”。这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勤学习,多思考,潜心解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才能有效驱动课堂进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新知,培养各种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

猜你喜欢
新知辅助核心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