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广播媒体展望

2020-12-06 10:24吴维豪
视听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频广播内容

吴维豪

近三十年来,广播媒体不断创新,技术进步一直在为媒体发展赋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之搭建了先进的基础工作平台,正在逐步开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延伸、扩展和强化了广播的内容生产,接下来5G通讯技术又将为之打造腾飞的翅膀,助力媒体实现更大的价值。

“5G+人工智能”模式将极大优化广播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从而使广播进入智能音频和智能媒体时代。展望未来,无论从内容生产方式、节目呈现场景还是对人们生活的参与度、融入度和影响度,广播媒体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5G通讯技术的广泛推广,将引起社会形态的迅速变化,并催生汽车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这一新型社会场景将改变传统广播在汽车时代高速发展的基础。

广播媒体应审视将出现的新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尽早布局和经营。

一、传播方式

以往,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广播媒体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信息传输手段原始单一,收音机是接收广播节目的唯一工具。网络时代到来以后,音频信息也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传播和接收。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时代到来,广播媒体的技术基础、内容生产场景和传播环境将被改变。

广播节目接收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深度结合,延伸到以智能音箱、智能车机、智能手机等方式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覆盖居家、车载、移动三大收听场景。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迅速,仅从2019年前三季度阿里、百度和小米三大厂商的智能音箱出货量高达3210万台以上就可以佐证。

随着技术的发展,平板型发声装置日趋成熟,传统的扬声器也将改变,广播接收机将融入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产品之中,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其“无所不在”的意义。

二、传播维度

声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输介质,今后的广播媒体将继续运用音频这种方式来展现思想、阐述内容、传播信息。

随着体制变革,媒体形态迅速进入广播与电视相互融合状态,从发展趋势来看,广播泛化为音频和多媒体形态的综合传播,电视泛化为视频和场景直播的传播形态,将是今后媒体内容传播的主流方式。因此带来的变化就是,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和维度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现在广播媒体已经跳出“电波媒体”的单一形态,向“网络媒体”和“智能媒体”的综合形态转变。其内容也将以音频为核心,兼具文字、图片、视频、VR等多种媒介形态,并逐步形成通过多平台发送的立体传播体系,给受众提供混合式的服务。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是直播式和线性化的,它是使用单一手段、以单一形式展现的收音机中我播放你接收场景;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发展成为一个二维的、广阔的面,体现了其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延展性;而在5G时代,广播媒体信息的收集、内容的生产和传递都将体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是立体化、多维度的呈现方式。

三、传播深度

一是资讯性。这是媒体内容表达的基本属性,也是其存在的基本依靠。但是,现代社会交往发达,信息获取手段众多,随着5G通讯的全球化实现,信息时空更进一步压缩,可以更方便地将信息瞬时送达世界各个角落。广播媒体需要更加全面、迅速、深度地整合并提供有个性特色的资讯内容,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是娱乐性。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应该多元化,不仅传递信息,更应该增加其可听性、故事性,给受众以愉悦的享受。由于5G通讯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将来日益增多的各种新型娱乐工具和娱乐平台是广播媒体需要与之深度结合的,强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互动化。在个性表达欲望的驱动下,人们希望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 5G通讯技术给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提供了基础,广播媒体的互动应当更加及时、深入。

四是场景化。将来5G通讯技术所提供的广泛性平台,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表达方式和节目互动场景,这其中既包括可以实时传送的真实场景,创造出别具想象力的虚拟场景,它除了能够被听到看到,还能够被感受到。据此可以真正实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种种愿望。

五是沉浸化。“5G+人工智能”模式不但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内容生产平台,还将给我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由此出现的各种内容生产工具将超乎想象,VR和AR技术与广播媒体的深度融合将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六是高质量。在5G环境中,信息容量之大、传递速度之快、能够利用的资源之多,与现在的环境将是数量级的差别,媒体作品所能够表达的内涵和所呈现的细腻程度也是维度级的差别,将来的作品可以达到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欣赏水平,将来HDRADIO和全景声将是常态。

四、传播广度

一是实时收听。这是传统的广播内容传播和接收方式,今后会继续存在。目前我国的广播无线覆盖率已经达到97.85%以上,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8.94%(2018年底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广播收听人群已经饱和。现在,网络化带来的全球传播,收听人群扩大到全球,收听方式更加便利和高效。

二是点播获取。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和专注性并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空余时间日益碎片化,以及信息渠道日益广泛,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信息内容线性、定时发布的形式,对信息的获取也日益趋于主动的搜索。因此,广播媒体应该为满足这种需求而改变内容线性发布形式。

三是音频产品。基于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光是收音机里的内容,更多的是各种智能化终端上能够呈现的门类众多、长短不一的音频内容,例如文化类、消遣类、知识类、历史类和娱乐类的音频产品。

四是多媒体产品。人们对信息表达方式有着全面的需求,也有着接受感官刺激的天然需求。广播媒体不该故步自封而边缘化,应创作、生产出以音频内容为核心的多媒体产品。

五是虚拟电台。资讯类和文化娱乐类内容越来越丰富,个性化概念越来越成为时尚,就从纯音频的角度来看,“虚拟电台”这个概念也将逐渐进入人们的印象之中。在这方面有两种场景:其一,不再需要庞大的物理空间和繁杂的配套资源,仅需要一台电脑、一套工作软件、一个合适的网络环境就可以完成一个网络电台的搭建和实施运行,从而极大地减少成本开支;其二,人们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收集来自各种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内容,自己装配和组接专属于自己的虚拟广播电台,打造具有个性色彩的节目集合体。这个工作既可以由自己完成,也可以由专业人员来做,还可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一类软件,使之成为广播新的经营手段,在条件成熟时,更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五、运营环境

技术环境的变化,将改变社会环境,从而引起媒体运营环境的变化。以往媒体运营,由于运行场景的单一化和具体手段的缺乏,销售的是节目时间和人员创意,靠的是广种薄收。

今后,媒体内容将通过多平台推送,提供混合式的服务,面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以使媒体内容展现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未来的“5G+人工智能”环境下,个性化、精准化、精确化是媒体运营的新特性,也是创收的新手段。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广播媒体将开发并形成新的商业运行模式,以能够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并助力精准化营销。

内容版权销售和付费点播的新业态,也将是媒体内容生产方和内容提供商的经营手段。

六、技术应对

广播从业人员需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面对并趋利避害。

积极学习新技术,及时掌握新动态,分析正反两个方面对媒体的潜在影响,并努力推动媒体变革。

积极考虑和建设应对新局面的运行场景。如对AI技术的选取引入、云平台资源的技术应用、跨平台方式的内容交流、互动性场景的节目制作、多媒体一体化的内容生产、实时化和交互式的内容传输等,并且在这种开放性的制作和运行环境之下,综合考虑并兼顾便利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问题。

针对可以预想到的新的运行场景变化,建设一源多发和具有交互性的不同发布平台,并着力提高运行和管理效率。

积极靠近各种内容产品生产端和运营端,并时刻准备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音频广播内容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开盘录音带音频资料的数字化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主要内容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