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诵读对节目主持人的影响

2020-12-06 10:24
视听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董卿主持人文学

罗 肖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快速阅读、碎片式阅读冲击着传统阅读方式。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诵读可以使人们平静心情,将自己沉浸于经典文化中。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主持人需要通过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和情感。通过经典诵读提升文学修养,戒骄戒躁,平心静气,使主持人既可以在主持节目时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发挥,又能丰富自身文化底蕴进而有效提升其专业素质,扩大节目影响力,感染更多受众。

一、 经典诵读的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201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 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在媒体宣传方面,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走进大众视野, 随后《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相继推出,使传统文化和诵读艺术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1]经典诵读不仅对读者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读者的语言、礼仪等综合素质。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节目受到好评与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主持水平是分不开的。主持人可以通过诵读并吸纳经典书籍中的优秀知识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有利于主持语言的简练和深刻,从而提升业务水平。

二、经典诵读是提升播音主持水平的迫切需求

当下,播音主持行业竞争激烈,成功的主持人往往是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来赋予节目内容独特的思想与情感。从书本及专业课上学到的播音主持技能能够普及到大部分的主持人,但是如果主持人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便更容易从同行中脱颖而出,而缺少文化底蕴的主持人,则很难获得长期发展。

传统经典文化对主持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可以为读者树立榜样,并学习应用到现实工作和学习中去。主持人长期进行经典诵读,其精神需求以及文化品位也将得到提升,在文学修养的支撑下,通过语言来交流、传递思想与情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主持人和节目的评价,只有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经典诵读,注重对自身素养和文学水平的培养,才可以将节目更好地传递给大众,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树立媒体正面形象。

另外,主持人在承担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任务之外, 还应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推广经典诵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主持人应时刻坚守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跟随时代步伐,通过经典诵读对自身文化形象进行建构,通过节目和自身多方面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对经典诵读以及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内心的认同。

三、经典诵读对主持人的影响

(一)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中传递着优良品德,日常诵读过程中可以体悟出作者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典诵读需要长时间的阅读积累,慢慢细品故事中的情节和情绪,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在素养,提升文化水平。“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人不仅要比普通人拥有较好的样貌,更要有谈吐不凡的气质,通过长期的经典诵读积累,引导主持人见贤思齐,在与人交谈之间才能处处体现自我修养,散发出内心积累的文化气息。

经典诵读过程可以让主持人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语言,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散文,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都可以培养主持人的语言能力,为主持人的举止谈吐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供给和能量源泉。

(二)提升主持人的节目策划能力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已经不能仅仅只做节目“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了,媒体需要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主持人,主持人需要实际参与到节目的策划、讨论中,要与整个节目的各个环节和人员进行沟通,共同进行节目创作。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还应该具备统筹策划节目的能力,在节目中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在串词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智慧,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而这些都需要主持人通过长期的经典诵读积累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提升节目策划能力以及选题构思能力。[2]

(三)提高主持人现场把控能力

通常优秀的主持人都拥有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快速的临场反应、更妥善的救场技能,而这些都需要主持人足够博学、内心充满善意、顾及身边人的感受,经典诵读可以帮助主持人从诵读过程中汲取知识,从而完成出彩的主持活动,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经典诵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主持人的现场把控能力。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前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正是由于长期对文学经典进行阅读积累,才使她能够在节目主持中与嘉宾良好地互动,及时提出相关问题,体现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三场比赛中,有一题是从一堆打乱的文字中选择一句宋词,选手很快选出了正确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此时董卿临场发挥道:“如果说海上生明月是遭贬时的抒怀,这天上人间,就是亡国的哀歌了。”

这名选手在此之前回答的题目是“海上生明月”。写文章讲究段落之间的衔接,主持人的功力也体现在串场衔接环节。从“海上明月”到“流水落花”,貌似毫无关联,董卿用情感将他们串联起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暗含被贬愤懑无奈的情绪,李煜成为亡国之君,被宋太宗囚禁,写下《浪淘沙令》。董卿将这种情感联系概括为“遭贬的抒怀”和“亡国的哀歌”,抓住了两首诗词的灵魂所在,在语言表达上,类比出现,对仗工整,充满诗意。如此短时间内的即兴发挥,充分体现了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节目现场的把控能力。

四、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

提升文学修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通过经典诵读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主持人在诵读时可以对作品中的优秀内容进行吸收,并根据自身的学习进一步补充完善,从而阐发新的思想观点,进而应用到节目主持中去。对作品中出现的谬误要有所质疑然后深入研究,多方考察后予以否定,在主持节目中注意规避。另外,对于作品中的思想观点要做到融会贯通,并以此联系实际工作和生活。

从诵读的频率和文章的篇幅角度出发,可以大致分为长篇幅沉浸式经典诵读和短时间片段化经典诵读。长篇幅沉浸式经典诵读要求主持人规律地利用自我闲暇时间,有节奏有章节地诵读长篇幅经典文学作品,沉浸在诵读文章中,从经典诵读中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而短时间片段化经典诵读则建议主持人平日可以片段式地截取自己喜爱的经典文章,带在身边,闲暇之时阅读,增加知识面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

注释:

[1]何小宛,严磊.新媒体背景下的国学现代化[J].汉字文化,2020(5).

[2]刘方.浅析阅读积累对广播电视主持人创作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9).

猜你喜欢
董卿主持人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主持人语
会聊天的主持人厉害在哪里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栏目主持人语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董卿的宝贝
我与文学三十年
央视花旦董卿:枯萎的爱情树怒放友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