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快速推进与未知的可能

2020-12-06 10:24顾理平
视听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机器创新能力人工智能

顾理平

近期去南京的一家饭店吃饭,发现智能送菜机器已经正式开始工作。联想到智能无人商店、智能无人宾馆等地陆续出现,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人类体力劳动的场景也许不会很久就会出现。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人类最古老和最复杂的围棋博弈中,将最顶尖的围棋高手杀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昭示着人工智能在智力劳动领域取代人类的可能性。

迄今为止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数据都指向一个方向:目前由人类承担的大部分工作,在未来将由智能机器承担。那么在人工智能大量普及以后,人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是一个在人工智能初兴时人们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有价值的回答。我们得到的最常规答案是:人类的创意构想及创新能力,是无可取代的。但当我们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人类的创新能力是基于对大脑中已有积累知识的深度整合而产生的,问题是,智能机器一片小小的芯片就可能存储海量的知识,而借助高能计算机的快速高效整合,为什么它的创新能力就不如人类?当智能机器人写作的新闻、诗歌频频问世,当智能机器创作的绘画、音乐作品令人惊艳时,我们的担忧便会进一步增加。所以,著名人工智能研究者埃利泽·尤得考斯基认为,人工智能“之所以危险,不是因为它有枪,而是因为它比我们聪明”。著名计算机专家阿米尔·侯赛因在其新著《终极智能》中描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到终极智能阶段令人担忧困惑的场景:所有人都可以坐在可移动的躺椅上,喝着超大杯的汽水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人生意义和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由于新技术总是会颠覆人们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所以也总是会面对各种担忧质疑。十九世纪末“立拍即现”的摄影技术在西方出现的时候,因为对人类的隐私和肖像构成了可能的侵扰,立即受到精英阶层的反对,在古老的中国更被认为是“妖术”而被排斥。网络普遍之初,整个世界的质疑声也是此起彼落,令人莫衷一是,但其强大的功能和无限的可能性已经令现代人须臾无法离开。所以,所有的担忧和困惑都不是我们反对人工智能的理由。人工智能创造的无限机会和可能,最终将使人类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智能机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令人类可以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智能机器高效的计算“思考”能力,可以让人类的思维抵达更高远的境界。事实上,在我们感官可及的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正在通过智能导航、智能监控、智能手术、智能家居等几乎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着前所未有的周详服务。退一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一旦被发明被释放,就不可能回归。如果我们因为担忧而放弃,别人并不会采取相同的行动,所以我们必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有鉴于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未知可能,我们更应该着眼的,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对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全面、辩证的介绍和推广,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可以了解并坦然接受这样一种新技术;以“科技向善”的理念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有更多的投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运行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简而言之,技术进步可能导致的问题完全可能用技术进步的方式来解决。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三步走”的发展计划,争取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是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肯定。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标志物之一,所以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它的到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谨慎周密的作为,应该成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理性态度。

猜你喜欢
机器创新能力人工智能
机器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器狗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