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自读课文中的作用浅谈

2020-12-06 10:34徐慧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莎莉文海伦关键

徐慧芝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构建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纽带,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自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细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莎莉文老师以真理与爱为支点,重塑海伦精神生命的故事。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篇目,要想在新教材背景下教出“老篇目”的新意与深意,教出自读课文的“自读”味道,教师需要认真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相关特点和要求,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有价值的重难点,并有效地实施教学。

《再塑生命的人》课后“阅读提示”如下:

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是如何做到的?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比如开头“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等;你还会注意到文章在叙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从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比如在叙述“我”突然悟到“水”的含义之后,单句成段进行议论,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件事给“我”的巨大震撼——原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名称,“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并第一次产生了悔恨之情。这样阅读下来,就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到海伦·凯勒,是不是会产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呢?

阅读提示中的这样几句话应引起注意:“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你还会注意到文章在叙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从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这样阅读下来,就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这四句话提示我们:针对标题提问,并在文中找出两类关键句解答问题,可以梳理文章内容。这种方法刚好关照单元及教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教读课文对此有所讲解,而本文是进一步细化运用这种方法。这可作为学习目标之一。

阅读提示中还提到,“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纵观全文,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在文中表现为以真理与爱为支点,帮助苦恼、无助、茫然、渴望光明的海伦。她一切举动的出发点是关爱与理解——莎莉文老师在童年到少年的一段时光处于近乎失明的状态,她更能理解海伦,也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帮助海伦走出困境。而文中展现“我”心理感受的抒情议论句,通过前后对比,将“我”的改变以及“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表达得含蓄而真挚。通过理解两类关键句,学生能较好地感受这两种相互的情感。这正切合了单元学习目标“感受友谊和爱”。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教读课文学习目标、阅读提示的点拨及学生认知水平,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①初步学习针对标题提问并在文中抓关键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②抓住关键句体会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以及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自读课文不仅要求有效地迁移和拓展教读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还要根据“阅读提示”,抓住文本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做到“一课一得”。这是阅读提示设置的意义所在,也为“学什么”提供了指南。如,学习这篇课文,初步学习针对标题提问并抓住关键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就是“本课一得”。

二、逐層解读,感悟学习方法

将方法作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明确了“学什么”之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这种方法呢?

1.寻觅解读文本的入口

阅读提示中写到:“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是如何做到的?”开头两句话告诉我们:关注标题,对标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寻觅解读文本的入口,是自学方法之一。

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窗户,围绕标题设问可以快速理清文章思路。当看到《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时,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①谁为谁再塑生命?②为什么生命要“再塑”?③怎样再塑生命?④被再塑的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⑤被再塑的人对再塑生命的人有怎样的情感?⑥生命再塑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及时梳理主要问题,并将关键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2.探寻深入文本的途径

阅读提示谈到:“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你就会注意到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从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过程中‘我的心理感受……这样阅读下来,就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抓住并理解两类关键句,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探寻深入文本的途径,可作为自学方法之二。

围绕这种方法,笔者这样教学:首先问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学生默读阅读提示,发现阅读方法,即抓住并理解两类关键句;接着默读全文,勾画两类关键语句,并旁批自己的解读;然后根据勾画的关键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环节一中提出的问题,重点问题分小组讨论;最后探讨残疾的身体不可再塑,那么沙莉文老师再塑的是什么。整个环节以把握方法为钥匙、理解关键句为基础,以梳理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师生情感为目的,环环相扣,逐层剥茧。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展示、相互补充,不仅对文本有了深刻的解读,而且产生了独特的感悟。

3.归纳阅读方法的通性

针对标题设问,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并理解关键语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这种方法是只适用于本课,还是具有通适性?静心思考,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文章,而类似的关键句在叙事性较强的文章中必不可少,它们连接起来能勾连出相关叙述,推动情感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这种通识性,并在今后的阅读中主动运用。换句话说,引导学生反思、归纳阅读方法的通适性,是自学方法之三。

4.探索课外延伸的意义

阅读提示第2段由教材延伸到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让学生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笔者运用针对标题提问并在文中找关键句梳理文章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海伦·凯勒的相关作品,如《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我生活的故事》《我的人生故事》等,并让他们按要求填写读书卡,与海伦神交,与灵魂碰撞,与品质同行。阅读方法的延伸与精神品质的探索是这篇课文向课外延伸的意义所在,因此,探索文本课外延伸的意义是自学方法之四。

按照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后,学生反馈:通过学习,很清晰地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并且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一步阅读同类文章。

(作者单位:宜昌市东山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莎莉文海伦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