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0-12-08 02:20韩月英
关键词:策略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韩月英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推动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据很大一部分。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05-2

阅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备的能力,教师可以从阅读预习、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入手,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对初中生而言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就目前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来看,整个课堂所呈现的状态都比较僵化,本文着重探究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1.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还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书面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语文教学活动要顺利开展则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保质保量。通过语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是教学行为成功的证明。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必须纠正自己的观念和意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感受语文学科的美好,强化文学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阅读强调死知识,忽视对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通常是教师备课,把文章认真理解与分析一遍记录下来,课堂上将自己的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没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阅读兴趣,课堂效率也不高。在教学时不制定目标,在教学前也不进行充分准备,对学生学习阅读没有科学的指导,导致学生对文章认识不充分,理解得比较粗糙。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能充分地了解文字意思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能力。

2.教师对阅读教学缺乏耐心正确指导,学生无法进行阅读拓展

閱读能力主要是指阅读书面语言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文章内容充满说教的味道,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学生不感兴趣;加之,教师没有耐心指导,让学生领会不到学习的精髓,忽略了感性认识直接进入理性认识。教师在教授完基本的课程后,无讨论与交流,学生学习阅读的时间只有在课堂上,所学的文章都是碎片化的,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后也应该对相似文本或作品集进行拓展阅读,导致学生对相关阅读了解不全面,无法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采取正确方式引导,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尝试阅读各种不同文体,把语文教材上的阅读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功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情境,将教材和真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感知力,提升阅读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达到更高的思想情感水平,使阅读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切切实实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时,应该注意到这不是一篇散文或小说片段而是一则消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记得让学生注意一下标题,标题看起来简明、醒目,概括性强。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格式,黑体字是电头,也是“消息头”。由于有些学生不懂得这类消息怎么写,教师要注意引导。例如正文第一句话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去读《毛泽东新闻作品集》,这样举一反三,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宽广。

2.以问题为引子,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设置合理问题将语文知识与已有环境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提升阅读表达能力。这样的互动能刺激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形成学习技能。阅读语言的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对学生阅读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带有目的的去进行阅读,更要将自己和文章融为一体,体会主人翁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品味。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文章主旨能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我们已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体会到了为什么鲁迅先生笔下总是提到阿长呢?这样一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出铺垫。“她教给我的道理有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些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对阿长的依恋。教师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出你认为的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鼓励同学们在课后也进行知识的拓展,翻阅《山海经》,尝试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质疑,体验多元化文化交流

强调阅读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这样能够丰富交流探讨的趣味性,学生的阅读体验将会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同作者对话,交流思想感情,进行心灵层面的碰撞,吸收作者智慧的结晶,让同学们和作者一路并肩前行。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观点,谈谈自己的感想,发散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后的体验也不相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出错,要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勇敢质疑,形成质疑的意识和习惯,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提示。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说一说作者所描写的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景物。文章中写到“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必得冻上,况且那長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体会“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境界?”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是个理想境界?让同学们做一下探究。“等到快日落的时候,淡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作者这句描写惟妙惟肖,让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堂结束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写一下自己家乡的风景,注意抓住风景的主要特点。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会收获颇丰。

四、结语

阅读对于学生益处多多。教师应该明确阅读目标,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主动了解阅读内容的学习,还可以采取适当阅读点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要增添学习的智慧,让学生真正地对阅读产生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飞云.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7):43-44.

[2]邓静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探究[J].才智,2020(10):51.

[3]苗慧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4):97.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韦寨中心校,安徽 阜阳 236400)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