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08 02:20冯文建
关键词:教学应用高中地理

冯文建

摘要: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使得高中地理发展成为高中教育课程体育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并且应用野外实践活动来拓展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本文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野外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建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07-2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就指出,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的教学方式突显地理对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等问题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学习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野外实践活动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对山川河流进行勘测、对野生植被进行记录、收集地貌地形特征、采集矿石种类,这种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野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好坏,野外实践活动不仅完全打破了课堂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还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在野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结合地理理论知识来发现、创造更多的野外实践学习成果,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陷入单一思维的学习困境,有些学生会依赖于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有些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整体来说都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而野外实践活动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思维,活动的整体规划、动手实践过程、数据收集反思、活动总结等等,这些步骤不仅能够增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综合思维的有效方式。

二、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原因

1.对地理教育不够重视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和家长的心目中,地理一直都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相较于语数外这些基础性的重要课程,哪怕是学生也会有一种“随便学学只要能及格就行”的想法。长期对高中地理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对地理教育有了错误的认识,阻碍了高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2.教师教学方式效率低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这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用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思维的培养都没有发挥出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极低。

3.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地理这门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定理也随着后世地理学家的深入研究在慢慢发生变化。一些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其实已经不适合对当代学生进行教学。但教师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很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时效性,不仅不会帮助到学生的地理学习,反而有时还会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发展造成阻碍。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的建议策略

1.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利用乡土资源来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好处是对环境比较熟悉,相较于一片未知的野外环境来讲安全系数更高。教师在野外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自然野生公园或者远离市区的林区中,请学生搜集不同植被生长地的土壤,并且记录这些土壤与河流之间的距离、生长地向阴向阳、植被生长状况、地形是陡坡还是平原等等因素。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条件有哪些,這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到耕田中,结合之前在野外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的结果,来分析比较耕田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土地结构的?这样对土地结构的破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并且逐渐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勘测、收集来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除了要弄清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之外,还要明确人类在自然整体环境中的位置和角色,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代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都缺乏与人进行合作沟通的能力和思维,遇到学习问题时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给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高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沟通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章时,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们播放动画“无水不活”,据此让学生们看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再利用“小调查”,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走出教室,走出城市,走进山间,走进田野,走进湖泊湿地,了解水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理解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运用相关案例,同时探究和发现生活中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拓展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很多教师在野外实践过程中仍然给学生和自己设置了许多的教学框架,要求学生必须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完全没有发挥出野外实践活动的教学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且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这一章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入野外环境中,学生发现即便是在远离人烟的野生丛林与山脉中仍然有人造垃圾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自然环境多久可以消耗这些人造垃圾?”请学生通过对野外环境的探查来论证自己的猜想,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方式,这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应用野外实践活动的来拓展教学范围,打破课堂的教学局限,改善学生地理学习的单一思维问题,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才能最终推动高中地理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柏军.基于IGEO野外考察试题的我国高中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对策探讨[J].地理教学.2017(17).

[2]龚家富,谢梅,曾呈进.野外实践活动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福州一中暑期野外实践活动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

[3]李春旺.野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地理视角培养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育.2018(1).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广东 广州 510220)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高中地理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