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反思与构建

2020-12-09 13:39田凤秋周山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与学个性化高职

田凤秋,周山华

(1.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经历了从淡漠到恐慌,从恐慌到积极应对的过程。人们居家隔离,尽可能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提出“加强寒假期间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要求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1]在此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应用。“在线教育”给这个压抑的春天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1 疫情隔离期间在线教学的现实背景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2]。高校在防止疫情蔓延工作中责任重大,涉及学生的跨省流动,在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的前提下,高校开学相对往后延,高校开展在线教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要统筹整合地方政府和高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确保教师在网上教学,学生在网上学习[3]。

疫情隔离期间,“停课不停学”是社会对高校的迫切诉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导向。迫于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停课不停学”是社会对师生的共同期望。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能充分支持在线教学,为高职院校开展在线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疫情隔离期间,在线教与学中遇到的问题

2.1 学生的学习设备参差不齐,技能类课程学习效果较差

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属于技能类,需要面对面教,手把手学,学生没有学习设备,教学只能隔靴骚痒。对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而言,学生需要学习软件操作类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因隔离在家没有学习设备,无法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针对此问题,教师要为该类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在线教学中,教师应帮助此类学生强化理论知识、技能基础,从而全面巩固知识。此外,教师可以为此类学生录制设备演示视频,让学生拥有感性认识,强化记忆,待复课复学后重点加强其操作实践能力。

2.2 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流量,无法长时间进行在线学习

很多学生在隔离地没有局域网,只能使用手机流量,而手机流量不足以支持所有课程的在线学习,尤其是观看直播和在线视频等,学习的阻碍无法解决。针对此问题,地方政府、高校应充分调查学生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手机流量不足且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要合理使用手机流量,高效完成在线学习。

2.3 有些学生自制力薄弱,自学能力不足,无法保证在线学习效果

在线教学没有面对面的督促,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难免有学生一边放着学习视频,一边睡觉、看电视。因此,教学要寓教于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知识闯关、技能比拼等竞争性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能力值”,如完成作业的效率、质量,讨论参与的次数、深度,课堂小测试的完成效果等。对于个别学习效果差,不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与他们沟通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通过减少“能量值”的方法,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紧迫感。

2.4 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在线教学,除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良的录制设备外,还需要精湛的制作技术来支撑,而很多教师不具备相关技能,也就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些在线教学沦为了一般的讲授课,学生单向收听教学视频或电子书,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教与学互动的局面,课程对学生而言失去了吸引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新媒体学习、平台操作和视频录制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培训,实时监督教师在线教学的方法与效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在线教学应达到的效果

3.1 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于传统教学,在线教学缺少了传统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互动、心灵碰撞,教师需要明确学生要获得哪些帮助,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线教学应基于引导、讲解、分析、指导、评议、反馈,加上个别辅导,以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激发求知欲,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导入性材料要生动活泼,经过精心设计,用“情景带入法”“感性体察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持久、主动的学习[4]。

2)探究式学习的及时反馈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励的方法可以是学生间作品的交流、合作、互评,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等。

3)营造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兴趣为导向,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共享交流的平台。教师多留一些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提高在线学习的沉浸性、真实感,营造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与传统教学中相同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3.3 取得不亚于现场教学的效果

3.3.1 将时空劣势转为优势,利用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优势,展开施教

现在的大学生属于“00”后,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线上教学的兴趣比传统教学更浓。在线教学灵活的学习安排、丰富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捷性,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进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兴趣,将时空劣势转为优势,让学生在在线教学中充分展示自我。

3.3.2 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拓宽学生汲取知识的视野

互联网时代促使了海量信息的集聚,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无限延展,弥补传统教学中获取教学信息的单一性,能够拓宽学生汲取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3.3.3 多种在线学习平台相结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停课不停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学习内容,综合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直播和录播相结合、富媒体和电子文本相结合、交互与广播相结合,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4 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反思与重塑

4.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在线教育优势,最大化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要充分转换教育理念,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为学生的“学”而服务,以“教学平台+在线资源”方式开展在线教学,利用学校已有的数字资源和各大平台免费开放的教学资源作为广大教师在线备课和学习的来源,紧扣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最大化服务于学生的“学”。

4.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在线课堂焕发生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被学生自主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线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线上直播时进行答疑解惑、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解决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沃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5]。

4.3 多种教与学的方法和形式结合、穿插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网络点播、网络直播、录播回放等,灵活弹性安排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化教学、主题式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弥补了单一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不足。

4.4 集体教学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区别于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更倾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在集体授课之余,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答疑解惑。集体化授课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但难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与教师个性化的交流,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4.5 师生及时有效沟通与反馈,实现师生空中“面对面”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教与学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在线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步突破。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仍然能与教师“面对面”交流。

5 结语

突如其来的疫情,促进了网络在线教学的日趋发展和成熟,也催生了新一轮在线教育的发展。可视、可感的线上教学势必会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未来,在线教育不仅将成为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将成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教与学个性化高职
楷书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