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焦辨治癌性发热

2020-12-12 05:25张丽榕鲁玉辉
北方药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癌性中焦三焦

张丽榕,鲁玉辉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西医将癌症病人发热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通常将非感染性发热归为“癌性发热”,约占肿瘤发热的40%,主要发病机制由于肿瘤细胞过度生长或各种治疗导致肿瘤组织破坏、溶解,炎症介质、毒性产物等致热源的大量释放,或者肿瘤直接侵犯体温调节中枢,以及肿瘤消耗,机体电解质紊乱,内环境失调所致,常表现为午后或夜间持续性低热,西医常用抗感染、退热等治疗,病情反复,退热效果不佳,同时存在许多副反应。如退热药出汗多,可引起电解质以及营养物质紊乱;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常损害胃粘膜,诱发恶心、呕吐反应,甚至消化道出血;抗生素长期使用易导致菌群失调、多重耐药;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免疫抑制,诱发甚至加重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风险。中医辨治癌性发热退热迅速持久,且不良反应极少。

1 三焦功能与癌性发热有密切联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论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始终也”,《中藏经》“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是元气之所在,输布周身气血津液,三焦气化功能影响人体内正气化生及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代谢[1]。中医学上认为癌症属于“积聚病”,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器所为也。”积聚病的产生是因正气亏虚,而后感受邪气,而三焦主持诸气,人体正气的盛衰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所以癌性发热也以正虚为本,是在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基础上,加之癌毒阻滞,放疗、化疗、介入等各种治疗,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通,气血津液升降运行障碍,湿、痰、毒、瘀内蕴化热。三焦是人体气及津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影响癌症患者体内气血化生,阴阳失调而发热,三焦通利水道失职,邪毒内聚亦发热。

2 癌性发热从三焦辨证的依据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受叶天士影响,在《内经》、《难经》、《伤寒》基础上创立三焦辨证[2],是对卫气营血辨证的继承和发展,弥补了卫气营血辨证对脏腑病变定位不具体的缺憾。岳美中认为低热,主要从阴阳、脾胃、肾、肺去辨。《千金要方》说:“夫上焦如雾,主手少阳心肺之病”;“中焦如沤,其气起于胃中脘”;“下焦如渎,主肝肾病候也,所以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也”。三焦生理功能主要与心肺、脾胃、肝肾有关。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之宣降失常,痰湿、热邪郁遏上焦可见发热,正如张子和《儒门事亲·风论》中记载“诸痰于膈上,或时发潮热”,上焦发热常表现为高热,面赤,汗出,口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中焦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损,则后天不得滋养先天,如《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提到:“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为伤,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而作”。气虚发热,常持续低热,或者热势起伏,神疲倦怠,懒言,自汗,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脾胃化生气血不足,血虚可发热,表现为面色晄白,低热,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脾胃运化失职,湿热阻滞中焦而发热,表现为日哺潮热或低热,腹胀,脘痞,不思食,口干不欲饮,舌红,苔腻,脉滑。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水液代谢,肝疏泄失常,气郁化热,表现为低热或潮热,烦躁易怒,胸闷,胁胀,喜叹息,口干苦,舌红,苔黄或薄黄,脉弦。肾主水,藏精,肝肾不足,水不制火,见午后或夜间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口干,舌红,或舌面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数。

癌性发热辨治总以三焦为纲,脏腑为目,有虚实之别,大都属里虚证,发热表现不同,血虚、阴虚者,常在夜间、午后发热,宜清骨散养血滋阴;因中气损伤气虚者,多上午潮热,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实证可由外传里,亦有内生湿热。

3 从三焦辨证论治癌性发热的临床应用

3.1 上焦发热

肿瘤患者因化疗、放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感受火热之邪,临床肺癌、食道癌接受放疗较多,阳盛生热,热毒炽盛,可以清热解毒汤;吴鞠通说:“在上焦以清邪为主,清邪之后,必继以存阴;在下焦以存阴为主”肺癌放疗后火毒侵袭,津亏肺燥,阴不制阳而发热,可以清燥救肺汤滋水清金。肺癌感受表寒不解,饮停上焦,水气凌于肺,出现发热、咳喘,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伤寒论》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干呕发热而咳,是水在上焦,李仝教授[3]运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合用三仁汤宣畅三焦,治疗癌性发热疗效显著。

3.2 中焦发热

3.2.1中焦气虚

恶性肿瘤病人接受放化疗常损伤中焦脾胃,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脾胃更伤,导致气机升降失调,郁滞化热;另外中焦气衰,后天不养先天,肾阴精不足,水不制火,阴火上冲也能发热。正如《内外伤辨惑论》记载“脾胃气虚则气高而喘,身烦热。”有学者认为[4]癌性发热与气虚发热病机相通,可运用李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温除热理论。若兼有阳虚,《内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饥饱劳逸,脾阳不畅,或使用西药如化疗药、抗生素等损伤脾阳,郁热于中,出现长期低热,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散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虚合并血虚,阳浮发热,宜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3.2.2中焦湿热

中焦湿热,湿邪属阴,旺于阴分,午后属阴,故午后身热或热甚;热困于湿,故热势不扬;湿邪阻滞中焦,故胸闷脘痞、纳差。吴鞠通“徒清热而热不退”,治疗常用《温病条辨》中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通达三焦、利湿清热。其中杏仁宣上焦肺气,化气利湿;豆蔻醒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半夏、厚朴行气燥湿;淡竹叶、通草、滑石利下窍通三焦;佩兰、藿香芳香化湿;青蒿、黄芩清湿热。热重于湿,可选甘露消毒丹,方中绵茵陈、滑石、子芩清热利湿;石菖蒲、藿香、豆蔻芳香化湿;木通通淋利湿;连翘、射干、薄荷清热;贝母解毒消肿。也可以用达原饮开达膜原。

3.3 下焦发热

《张氏医通》中说:“杂病发热,阴虚于下也”。劳倦内伤者下焦亏虚在前,晚期肿瘤患者,癌毒深伏于阴分日久,邪热久羁,伤及真阴,下焦阴血亏乏,肝失濡养,乙癸同源,终至肝肾阴虚。经云:阴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吴又可认为“正气日虚一日,阴精日耗一日,须加意防护其阴”,治疗上当以补阴为要,扶正以祛邪。《温病条辨》下焦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王巍等[5]总结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青蒿鳖甲汤对于癌性发热效果确切,作用持久,而且不良反应少。若阴损及阳,龙雷之火上越,可选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引火归元。大肠、小肠、膀胱位居下焦,肠癌术后,津液重吸收功能下降,阴液不足,不能制阳,故发热、口干。

4 病案举例

4.1患者,郭某某,男,70岁,2020年3月确诊肝恶性肿瘤,腹、盆腔、脾脏多发转移,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4天后仍反复发热,多为夜间发热,测体温最高38.5℃,伴汗出,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查体:腹软,肝区叩击痛,余正常。考虑癌性发热,辨证: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清热,以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青蒿10g,鳖甲10g,知母10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石膏10g沙参10g,麦冬10g,天花粉10g,淮小麦20g,牡蛎20g,白芍12g,白花蛇舌草15g,金钱草10g,重楼10g,3剂,日1剂,水煎少量频服。2天后患者无明显发热。

按:缘患者肿瘤晚期癌毒耗伤真阴,下焦阴亏,水浅不养龙,故反复发热;夜间阳气入里,蒸腾化热,故夜间发热明显,伴有汗出。舌红,苔少,脉弦细,亦为阴虚内热之征,治疗宜青蒿鳖甲汤加减。方中鳖甲咸寒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清热透邪;生地滋阴凉血,知母、石膏苦寒,滋阴降火;牡丹皮泄血分伏火,沙参、麦冬养阴清热;天花粉泻火生津;淮小麦、牡蛎、白芍敛阴止汗;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重楼清热抗癌解毒。

4.2患者,陈某某,女,55岁,2020年4月因反复胸闷、低热,恶心,乏力就诊,查彩超提示双侧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CT提示纵膈淋巴结肿大,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提示淋巴瘤,患者血常规、CRP、PCT升高不明显,考虑癌性发热,患者时有咳嗽,无痰,低热,测体温37.5℃,口干,舌红,少苔,脉细。辨证:肺热阴虚,治法:清肺养阴,以清燥救肺汤加减,处方:桑叶10g,石膏20g,杏仁6g,知母10g,枇杷叶10g,麦冬10g,党参10g,芦根15g,夏枯草10g,牡蛎20g,玄参9g,山慈菇10g,蛇莓10g,甘草3g,3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温服。第3天未再发热,咳嗽缓解,恶心、口干,乏力症状改善,于前方去石膏再续3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身热,干咳,口渴乃癌毒化热,耗损肺阴,肺失宣降所致;舌红,少苔,脉细为肺热阴虚之兆,病在上焦,宜清肺养阴,以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清宣肺热;知母、麦冬养阴;杏仁止咳;党参健脾培土生金;芦根清热养阴生津;枇杷叶润肺止咳,夏枯草、蛇莓、山慈菇、玄参清热解毒抗癌;牡蛎软坚散结;甘草调药和中。

5 结语

癌性发热在肿瘤病程中相当常见,西药疗效不佳,副作用多,当代医家有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在癌性发热治疗上存在优势。癌性发热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癌毒阻滞气机,或因放化疗损伤,影响三焦功能,三焦作为人体元气以及水液运行通道,职责失守,可导致气血虚弱,阴阳失调,湿、痰、毒、瘀积聚,发为癌热,治疗上注意宣畅三焦,恢复三焦气化、输布津液功能。三焦辨证理论为癌性发热提供了辨证思路,对癌性发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癌性中焦三焦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癌性空洞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对比评价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